-
作者:John
马光远:提振消费、稳住房地产、发展AI 中国经济破局关键
2月22日,第三届长白山论坛在吉林·白山隆重举办,主题为“冰雪长白,东风日白”。著名经济学家马光远在“东北全面振兴与冰雪经济新空间”主旨演讲中,围绕全球经济形势和中国经济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
马光远指出,2025年全球将面临两个重大...
-
作者:John
中国经济面临双重压力:消费通胀与制造业通缩
春节过后,中国经济的复苏之路依然坎坷。最新官方数据显示,1月份中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7%,同比涨幅扩大至0.5%,呈现出消费通胀压力再度升高的趋势。与此同时,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则环比下降0.2%,同比下降2.3%...
-
作者:John
中国经济繁荣梦已醒?专家警告:长期放缓风险迫近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已成为国际观察的焦点,而著名学者孔诰烽在最新文章中更是直指,中国的繁荣时代已经结束。 他指出,从2007年的两位数增长率到2023年仅剩6%以下,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场长期的、深层次的结构性危机。恒大等房地产巨头倒闭或濒临倒闭只是表...
-
作者:John
“扩大内需2025”:中国将如何燃起消费火种?
今年,中国经济面临着诸多挑战,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就业增收压力依然较大。为了扭转局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2025年要大力提振消费,将其作为贯穿全年的关键战线。
过去几年,一系列针对“容易花大钱”行业的监管行动引发了广泛讨论...
-
作者:John
中国制造业意外萎缩 或逼迫政府加紧刺激
中国一月份制造业活动意外萎缩,触及5个月新低。官方公布的一份工厂调查显示,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从12月的50.1%降至49.1%,跌破了50%的增长期限,也低于路透社调查预测的50.1%。此举引发外界对中国政府持续采取经济刺激措施以提振经济的呼吁...
-
作者:John
中国经济稳住?专家:5%增长率触底回升需打破“围墙思维”
中国GDP数据日前公布,2024年达到134.9万亿人民币,按照不变价格计算,GDP增长率为5%,完成年初预期目标,结束了近年来每年必跌的趋势。 然而,经济学者沈凌认为,此次稳住并非水到渠成,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一方面,今年前三季度的季...
-
作者:John
张维迎:中国经济增长需靠企业家精神而非“抓老虎尾巴”
著名学者张维迎近日再次引发关注,他撰文指出中国30年高速增长优势正在消失,并强调未来经济增长关键在于企业家精神的崛起。
张维迎回顾了过去30年的中国经济发展,认为依靠后发优势、资源成本优势和国际市场开放实现了快速增长。但这些优势正在逐步消失...
-
作者:John
中国12月出口加速增长,进口意外反弹
中国经济以积极姿态结束2024年
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12月份,中国出口同比增速加快至10.7%,远超预期,创历史新高。同时,进口也意外增长1%,是2024年7月以来最强劲表现。
尽管美国唐纳德·特朗普即将重返白宫,并曾提议对中国商品征收高额...
-
作者:John
中国"提振消费"新政:摆脱低迷路上的考验?
中国经济近年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出口陷入危机、公共投资效益递减以及国债高企,让“经济三驾马车”中两辆陷入了困境。因此,2025年,北京将"提振消费"作为重中之重,并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措施,包括扩大“以旧换新”计划、降低贷款利率等。
虽然官方声称这些...
-
作者:John
中国2024年通胀乏力,刺激措施收效不彰
中国2024年通货膨胀表现疲软,官方数据显示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仅上涨0.2%,与前一年持平,远低于政府3%左右的目标。
尽管中国政府持续推出政策刺激消费和内需,但实际效果有限。12月的CPI按年升幅仅为0.1%,是自去年4月以来最低水平。...
-
作者:John
中国监管机构试图安抚市场 股市和人民币开局疲软
新年伊始,中国股市和人民币出现大幅下跌,引发市场担忧。1月6日,中国监管机构采取措施试图稳定市场情绪。
内地基准沪深300指数周一下跌0.2%,今年头三个交易日累计下跌4.1%,成为亚洲主要股指中表现最差的开局。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也跌至1美元兑...
-
作者:John
中国减息成反效果?摩根士丹利专家:监管机构需重新考虑
近期市场普遍预期中国持续减息降准以刺激经济复苏。然而,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国金融分析师徐然指出,中国经过多次减息后,似乎正朝着相反效果的方向发展。他警告称,减息可能导致居民收入受损,并使中国产能筛选的进程放缓,不利于风险消化,建议监管机构重新考...
使用左/右箭头浏览幻灯片或者在使用移动设备时向左/向右轻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