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繁荣梦醒,风险迫近
中国经济繁荣梦已醒?专家警告:长期放缓风险迫近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已成为国际观察的焦点,而著名学者孔诰烽在最新文章中更是直指,中国的繁荣时代已经结束。 他指出,从2007年的两位数增长率到2023年仅剩6%以下,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场长期的、深层次的结构性危机。恒大等房地产巨头倒闭或濒临倒闭只是表面现象,根本问题在于消费不足、人口红利消失和技术升级乏力。
文章分析指出,自1990年代末起,中国经济模式过于依赖扩大产能和出口,忽视内需消费的增长。随着世界经济转向保护主义,中国产业面临产能过剩和价格下跌的困境。此外,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而产业升级和生产力增长速度远落后于其他亚洲国家,加剧了经济结构性失衡。
孔诰烽特别指出,中国在高科技领域虽然表面上取得进步,但实际依赖大量外国技术和零部件。例如,华为5G基地台、C919客机等都依赖国外技术,说明中国自主创新能力仍有待提高。尽管政府大力投入研发,但多数专利缺乏商业价值或质量低下,导致中国仍然是一个知识产权赤字国家。
文章认为,中国经济面临严峻挑战,重振经济活力需要进行深层改革,包括调动财政资源赋予劳动阶级权力、建立独立的法律体系保护知识产权以及放开受严格控制的金融体系。然而,这些改革可能会引发党和国家对社会和经济控制力的削弱,因此中国政府很可能选择忍受经济恶化,并通过更严厉的监控和从放缓的经济中增加收入来实现国家安全目标。
孔诰烽的警告无疑敲响了警钟,中国能否有效应对经济结构性失衡、技术创新不足等挑战,决定着其未来发展命运。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