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提振:路漫漫?

中国"提振消费"新政:摆脱低迷路上的考验?

中国经济近年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出口陷入危机、公共投资效益递减以及国债高企,让“经济三驾马车”中两辆陷入了困境。因此,2025年,北京将"提振消费"作为重中之重,并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措施,包括扩大“以旧换新”计划、降低贷款利率等。

虽然官方声称这些政策已“显效发力”,但最新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CPI只上涨了0.2%,接近零的升幅也反映出消费市场尚未完全回暖。 专家指出,中国经济面临着通缩和通胀两头跑的风险,这使得政策调控更加困难。

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商学院教授史鹤凌认为,北京的经济决策过程缺乏稳定性,犹如“坐碰碰车”,政府的一念之差可能会导致政策急转弯。他建议中国回归“国退民进”的路线,减少政府干预,为民营企业提供保障,从而增强民企和消费者信心,才是摆脱低迷的关键所在。

史教授也指出,目前流通在市场中的货币量已经达到GDP的三倍,但这些钱却无法有效地流动到实体经济中去。这主要是因为老百姓的消费能力不足、出口遇到障碍,以及对未来前景感到悲观。即使贷款成本下降,企业也没有贷款欲望。

中国经济能否真正摆脱低迷,走向可持续发展,取决于政府是否能够制定出一套稳健、有效的政策方案,并最终实现“民营企业自信、消费者信心”的良性循环。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