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ills玉米狂销 多伦多上演“玉米大战”

多伦多超市上演“玉米大战”! No,Frills玉米狂销引人潮汹涌

近日,多伦多超市再次掀起了一场“玉米热潮”。No,Frills超市以每根0.16加元的超低价出售新鲜玉米,吸引了大量顾客蜂拥而至,现场场面一度混乱不堪。

一位万锦网友在Reddit论坛上爆料称,他路过No,Frills超市时恰巧赶上新一批玉米上架,只见超市门口挤满了人,有人扛着箱子装玉米,有人将整个购物车都塞满玉米,场面比Costco抢宝可梦卡还要疯狂。

同时,Reddit上也出现了大量关于“玉米大战”的照片和视频。一张照片显示No,Frills超市门口的垃圾桶堆满了玉米皮,“小山”般的玉米皮让人目瞪口呆;另一张视频记录了现场混乱的场面,顾客们争相购买玉米,甚至当场剥皮,超市工作人员忙于清理玉米残渣。

有网友评论称,食物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建议No,Frills直接在玉米旁边放个大垃圾桶,以方便顾客处理玉米皮。也有网友表示,Food,Basics超市也出售玉米,但售价为12根1.8加元,并悬挂“不要剥皮”标语,但几乎没人理会英文指示,大家照样当场剥皮。

此外,也有部分网友分享了不同于上述报道的“秩序井然”现场,甚至有一位华人阿姨因“礼让”圈了一波粉,引发网友点赞和热议。

尽管如此,“玉米大战”依然成为多伦多街头的话题。 许多网友感叹,这已经成为了每年一度的No,Frills传统活动,今年虽然比往年略显温和,但仍然让人感受到多伦多人对廉价美食的热情。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多伦多作为一个多元文化城市,其居民来自世界各地,他们的饮食习惯和消费理念也各不相同。此次“玉米大战”不仅反映了加拿大民众对价格优惠商品的热情,更折射出不同文化背景下对于食物、资源获取及社交行为的差异。

  • 食品安全意识:

Reddit上网友对于玉米皮处理问题的讨论反映了多伦多居民对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环境的关注。然而,现场混乱的场景也暗示着部分人忽视了公共卫生风险,存在不规范的行为习惯。

  • 文化差异:

“华人阿姨礼让”的事件则展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际交往方式的不同。华人社区通常注重礼貌和互助精神,而这种行为在西方文化中或许较为罕见,因此更容易引起关注和点赞。

  • 商品价格与消费心理: No,Frills超市以超低价出售玉米,引发了“抢购狂潮”,说明了加拿大民众对物价敏感的倾向,以及他们在经济压力下追求廉价商品的心理。

  • 社交媒体的作用: Reddit论坛成为了此次事件传播的重要媒介,网友们通过照片、视频和评论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和观点,进一步推动了这场“玉米大战”在多伦多乃至全加国的热议。

尽管此次“玉米大战”存在一些争议,但它无疑是一个有趣的社会现象,反映了多伦多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以及居民对于价格优惠商品的热情。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