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alink大脑晶片:重获自主权
Neuralink大脑晶片实验:瘫痪患者重获自主权
美国科技新创公司Neuralink的大脑晶片实验正在改变瘫痪患者的生活。首位受试者阿尔鲍去年1月接受手术,植入Neuralink大脑晶片后已使用逾一年。他接受《财星》杂志专访时直言,这项技术让他重新找回自主权,“我的人生已经完全不同”。
2016年因游泳意外导致肩膀以下瘫痪的阿尔鲍,去年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接受手术。手术机器人仅花不到2小时,便将上千条微细电极导线植入脑中神经元,使他透过意念操作电脑与家电。如今,他不必动手指,就能打电动、学习课程,甚至遥控空气清净机。
全球约80人曾安装过类似的脑机介面,但Neuralink的临床实验目前仅有9名参与者,其中包括1名女性,所有手术均在美国医院进行。阿尔鲍每天使用晶片约10小时,安排学习、阅读与娱乐活动。他已选修社区大学的神经科学课程,并计画创办公司,投入专业演说领域。
“过去我没有方向,只是过一天算一天;但现在,我找到能实现潜能的方式,这感觉真的不一样。”阿尔鲍坦言,虽然成为第一位受试者伴随风险,但他从未后悔,“即使不成功、甚至出现严重后果,我也知道这将帮助到未来的某个人”。他形容自己“严格来说是个赛博格(cyborg)”,因为身体被科技强化,不过他仍认为自己只是普通人。
至于外界质疑Neuralink技术过于侵入,创办人马斯克则回应,公司对人类试验格外谨慎,因此进展速度才不会过快。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 脑机接口 (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 指的是将大脑信号与外部设备连接起来的技术。它可以帮助瘫痪或行动不便的人们控制机械、医疗设备甚至虚拟环境。
- Neuralink: 是一家由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创办的科技公司,致力于开发脑机接口技术。他们的目标是创建一个高度整合的脑机系统,能够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增强人类认知能力甚至实现人与人工智能之间的连接。
Neuralink的技术优势:
- 微米级电极: Neuralink使用超细的电极线直接连接到大脑神经元,从而获得更加精细和准确的神经信号读取。
- 机器人手术: Neuralink采用先进的机器人技术进行植入手术,可以精准地将电极放置在目标位置,降低手术风险和并发症。
- 无线传输: Neuralink系统使用无线技术传输神经信号,避免了笨重的线缆束缚,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Neuralink面临的挑战:
- 生物兼容性: 脑机接口设备需要与人体组织完全相容,才能长期稳定工作,避免引发炎症或免疫反应。
- 数据安全: 神经信号包含大量个人信息,保护数据的安全性非常重要。
- 伦理争议: Neuralink的技术发展引发了关于人权、隐私和人工智能伦理的广泛讨论。
未来展望:
Neuralink的目标是将脑机接口技术应用于更广泛领域,例如:
- 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帮助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症等患者恢复功能。
- 增强人类能力: 提高记忆力、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 实现人机融合: 打造一个更加智能和可互联的世界。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