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警告:贸易战加剧全球贸易逆差风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警告:全球贸易逆差扩大,贸易战非解药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周二发布年度外部部门报告,指出2024年全球现账户余额大幅扩大,扭转自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一直收窄的趋势。IMF警告称,贸易战并非解决问题的方案,反而可能加剧经济风险。
报告指出,尽管外部顺差或逆差本身并不一定构成问题,但如果过度膨胀则会带来风险。持续存在的国内不平衡、财政政策的不确定性和升级的贸易紧张局势,都可能恶化全球风险情绪和金融压力,损害借款国和贷方国家。
IMF 尤其批评了美国总统特朗普政府对几乎所有贸易伙伴实施更高的进口关税的做法,称其旨在增加收入并纠正长期存在的贸易逆差。然而,报告指出,如果贸易战进一步升级,将会对全球经济造成重大影响。更高的关税将短期内降低全球需求,并通过上涨的进口价格加剧通胀压力。
此外,报告还警告称,不断上升的 geopolitical tensions 可能引发国际货币体系 (IMS) 的变动,从而损害金融稳定。今年的报告基于2024年的数据,显示全球现账户余额扩大主要是因为世界三大经济体——美国、中国和欧元区——的超额顺差或逆差增加。美国的逆差扩大到 1.13 万亿美元,占全球 GDP 的 1%;中国的顺差增加到 4240 亿美元;而欧元区的顺差增长到 4610 亿美元。
IMF 首席经济学家 Pierre-Olivier Gourinchas 在一篇随附的博客文章中表示,过度的顺差或逆差源于国内扭曲,例如赤字国的财政政策过于宽松以及盈余国的安全网不足导致过度预防性储蓄。他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针对这些国内因素进行改革,而非通过关税手段。这意味着中国应该专注于提高消费;欧洲应该增加基础设施投入;而美国则需要减少庞大的公共赤字并控制财政支出。
Gourinchas 还指出,贸易战对全球失衡的影响有限,因为它们往往会同时降低受关税影响国家的投资和储蓄,导致现账户余额变化不大。然而,他对贸易战带来的不确定性可能会损害消费者和企业信心、加剧金融市场波动并导致美元持续升值表示担忧。
尽管报告承认美元仍然是全球主要货币,但它也指出,不断增长的地缘经济碎片化可能在未来构成风险。最近对美国国债的需求疲软,或许反映了对美国财政轨迹的担忧。
Gourinchas 在博客文章中写道:“虽然国际货币体系 (IMS) 重大混乱的风险仍然适中,但全球失衡的快速和大幅增加可能会产生重大负面跨境溢出效应。” 他还警告说,“最大的风险是各国选择通过进一步提高贸易壁垒来应对不断上升的失衡,从而导致地缘经济碎片化加剧。尽管对全球失衡的影响将仍然有限,但这对全球经济造成的损害将是长期的”。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 全球现账户余额: 指一个国家的净进出口状况,即其货物和服务贸易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差额。正值表示顺差(赚取的资金超过支付出去的资金),负值表示逆差(支付出去的资金超过赚取的资金)。
- 贸易战: 不同国家之间为了保护自身经济利益而对对方的商品征收高关税或采取其他贸易壁垒的行为,从而导致国际贸易紧张局势。
IMF 的报告强调了全球贸易失衡带来的潜在风险,并警告称贸易战并非解决问题的方案。以下是一些值得深入思考的议题:
- 国内政策与全球失衡: 报告指出,过度顺差或逆差源于国内扭曲,例如赤字国的财政政策过于宽松以及盈余国的安全网不足导致过度预防性储蓄。那么,各国如何通过内部改革来减少这种不平衡?
- 贸易战的潜在后果: 除了短期内降低全球需求和加剧通胀压力之外,贸易战还会对全球供应链造成怎样的影响?会加剧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吗?
- 美元霸权地位的未来: 报告指出不断增长的地缘经济碎片化可能构成风险,并提及美国国债需求疲软反映了对美国财政轨迹的担忧。那么,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美元的地位是否会受到挑战?
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探讨。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