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葡萄酒常见病症及预防指南

自制葡萄酒“生病”了?这些小知识帮你避开常见病!

越来越多人开始尝试自酿葡萄酒,享受DIY乐趣的同时也能品尝到自己动手制作的佳酿。然而,一些新手可能会遇到自制葡萄酒出现的各种“病”,这会影响葡萄酒的味道和品质。酒圈网近日发布文章提醒大家,掌握一些酿造小技巧,就能避免这些常见问题。

哪些是葡萄酒常见的“病”?

  • 酒花病: 酒的表面形成灰白色膜,慢慢加厚并形成皱纹。主要原因是发酵和贮藏过程中与空气接触过多。
  • 变酸病: 葡萄酒酸化变成醋味。这是因为醋酸菌在发酵过程中过度繁殖造成的。
  • 厌氧性微生物病害: 导致葡萄酒变深、平淡无味、失去光泽变浑暗,还会产生CO2气体。主要原因是温度过高或发酵不彻底。
  • 铁破败病: 亚铁被氧化为铁使酒变浑浊。主要原因是酿造过程中与铁器接触。
  • 棕色破败病: 红葡萄酒颜色出现棕色或变暗。主要原因是葡萄原料中存在烂果、霉变果、裂果,以及发酵过程中未及时处理杂菌导致。

如何预防自酿葡萄酒“生病”?

文章总结了以下几点预防措施:

  1. 选择优质葡萄原料: 尽量去除烂果、霉变果、裂果。
  2. 清洁干燥: 清洗葡萄后一定要“风干”,不能有水份。
  3. 控制发酵温度: 发酵时温度最好是26到28度之间,并尽快启动发酵过程。
  4. 及时过滤杂物: 一次发酵7到10天后,及时过滤杂物(葡萄皮、籽、酒泥等)。二次发酵结束后也需过滤酒泥。
  5. 避免氧化: 将存放酒的罐子装满,防止空气与葡萄酒接触。
  6. 定期倒罐: 每3到5个月倒罐一次,清除酒泥并将存放酒的罐子装满。
  7. 适时饮用: 非专用酿酒葡萄酿造的葡萄酒,最好能在二次发酵完成4个月后至1年内喝完。

希望这些小知识能帮助你成功酿造出美味的自制葡萄酒!

多伦多华人交流群(置顶)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