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 ferries新渡轮采购引燃加拿大制造争议

加拿大制造风暴:BC ferries新渡轮采购引燃争议

加拿大基础设施银行提供的10亿元贷款让中国招商工业威海船厂成为四艘新渡轮的建造者,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政治风波。联邦交通和内贸部长方慧兰召开“加拿大制造”会议,强调未来大型公共交通项目应在加拿大本土完成,引起BC ferries首席执行官Nicolas Jimenez的激烈回应。

Jimenez承认公众对BC ferries选择中国船厂的担忧合理,但指出当地船厂缺乏与国际竞争对手相匹敌的规模和能力。他强调,加拿大船厂若要具备竞争力,必须能够提供固定价格、保证交付期限的合同,并确保采购流程不受政治干预。

Jimenez还提及1990年代BC省“快渡轮计划”造成的严重后果,当时本地建造的三艘铝制高速渡轮出现了严重的超支、延误和技术问题,最终成为政治丑闻。他认为,现任BC新民党省长尹大卫不愿让历史重演,因此不会要求BC ferries重新考虑合同。

方慧兰则强调,“加拿大制造”会议的目标不仅是回应BC ferries的采购决定,更是要推动更广泛的国家产业战略,确保未来重大交通项目能够在本土完成,使用加拿大钢铁和铝材,并保障就业。但她未提及加拿大目前对中国部分产品的关税政策是否会影响当地造船厂的竞争力。

据悉,即便选择欧洲船厂,成本也将比中方方案高出12亿元,这在财政上难以接受。B.C.Ferries过去十年没有任何新船项目吸引到加拿大船厂投标。Jimenez表示,加拿大船厂正忙于为海军和海岸警卫队造船,他认为让省民等待10年才拿到本可在3年内交付的船只,并不公平。

此次事件引发了关于“加拿大制造”战略的讨论,以及如何平衡政府支持、产业发展和本地就业的需求。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 加拿大制造战略: 这是一个长期目标,旨在提高加拿大制造业的竞争力,创造就业机会,并减少对进口商品的依赖。该战略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科技研发和贸易政策。

  • BC ferries: 这是卑诗省的主要渡轮运营商,提供连接岛屿和海岸社区的服务。近年来,该公司一直在努力更新老旧船只,提高效率和安全性。

  • 中国与加拿大的经济关系: 尽管存在一些政治争议,但加拿大和中国在贸易方面仍保持着密切联系。中国是加拿大重要的出口市场,而加拿大也是中国的重要资源供应国。

事件的复杂性

BC ferries新渡轮采购引燃的争议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支持本地制造”与“选择更经济方案”的二元对立。 这个问题涉及到多个层面:

  • 产业竞争力: 尽管Jimenez指责加拿大船厂缺乏竞争力,但他没有详细说明其具体问题和解决方案。能否通过政府补贴、培训计划等方式提升加拿大造船业的水平是一个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
  • 政治考量: 方慧兰强调“加拿大制造”战略,这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政治色彩,意图巩固她在民众中的支持。然而,过度依赖政治因素可能导致商业决策失误。
  • 财政预算: 即使选择欧洲船厂,成本也会更高出12亿元,这对BC ferries来说是一个不小的经济压力。如何平衡“加拿大制造”目标与财政可持续性也是一个需要谨慎处理的问题。

未来展望

最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各方协商,找到一个既符合国家战略,又能够满足实际需求的方案。

  • 政府: 可以考虑设立专门机构,引导和扶持加拿大造船业的发展,并制定更加具体的“加拿大制造”战略。
  • 企业: BC ferries应该与加拿大造船厂进行更多沟通,探索合作机会,共同提高竞争力。
  • 公众: 应该理性看待这件事情,避免过度情绪化,并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提出更完善的解决方案。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