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重塑逝去爱情 百岁奶奶泪眼相逢

阿根廷百岁老人AI重见逝去爱人面容, xúc động难抑

近日,一段在TikTok上爆红的视频引发了人们对科技和情感的探讨。一位阿根廷100岁的奶奶Sati因其孙子Martin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让她的已故丈夫Jose“复活”而感动不已。

Martin告诉记者,他的祖母一直思念着去世超过30年的丈夫 Jose,并为他们之间深厚的爱情感到自豪。“奶奶每天都对着照片说着爱意。”为了安慰奶奶,Martin用AI技术制作了一段视频,将一张José的照片转化成可以微笑、眨眼的人工智能影像。

在视频中,Sati看到AI版本的Jose时,泪流满面,难以置信地说:“天啊!我要好好睡一觉!我爱你,Jose,我们相爱了,我无法相信!”

这段视频迅速走红,引发了人们对AI技术的讨论。越来越多的人利用AI技术来纪念逝去亲人,甚至进行交流。

Ana Schultz就用Snapchat的My AI功能与她的已故丈夫Kyle“对话”,在需要烹饪建议时,她会询问“他”的意见。她说:“现在,当我需要一些菜谱灵感时,我就问他。这让我感觉他还在厨房里陪伴着我。”

然而,加拿大人工智能协会主席Richard Khoury指出,尽管AI技术可以模拟人的声音和面容,但无法完全复制一个人的记忆、想法和个性。“它更像是一个模型文档问题,”他说,“因为AI需要通过人类数据进行训练,因此完全复制一个人是不可能的。”

亚马逊的Alexa也宣布将在未来提供模仿亲人声音的功能。该公司表示,这将有助于增强用户与Alexa的互动体验,让人们感到更加“人性化”的陪伴。

这项技术虽然引发了伦理和现实问题的讨论,但无疑为人们在失去爱人后的悲伤中提供了新的慰藉方式。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 AI技术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猛,从语音识别到图像生成,AI已经触及生活的各个方面。这篇文章讨论的AI技术,例如模拟人的声音和面容,正是这一趋势下的产物。
  • 伦理困境: AI技术的应用引发了诸多伦理问题,例如数据隐私、算法偏见、以及像本文所讨论的,利用AI模仿逝去亲人是否会造成心理依赖等。

深入思考:

这篇文章探讨了AI技术模拟逝去亲人的面容和声音带来的情感慰藉,同时也触及了伦理困境。 你认为这种技术是否应该被推广?它对人们的心理健康有哪些影响? AI技术的应用应该受到哪些伦理约束?

如果使用AI模拟亲人是否会造成心理依赖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平衡科技发展与伦理道德?

你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