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助攻帕金森病新突破
人工智能助攻帕金森病!复旦团队发现新靶点并锁定潜在药物
复旦大学医学院脑科学转化研究院研究团队最新突破性研究成果:他们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成功预测了FAM171A2蛋白结构,并发现了其与致病蛋白的结合位点。此外,团队在7000多种小分子化合物中筛选出一种能有效阻断该结合的小分子,并在动物实验中验证其抑制帕金森病致病蛋白摄取的效果。这一成果为未来治疗帕金森病和其它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新希望。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特征是运动障碍、震颤等症状,目前尚无治愈方法。该研究团队的突破在于发现了FAM171A2蛋白,它是一个与病理性α-突触核蛋白聚集体结合的神经元受体。通过人工智能平台Alphafold预测其结构和结合位点,并利用虚拟筛选技术从海量化合物库中找到抑制其结合的小分子药物。
研究人员在动物实验中发现,注射这种小分子后,小鼠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对致病蛋白纤维的摄取被显著抑制。郁金泰教授团队认为,这一发现为路易体痴呆、多系统萎缩等α-突触核蛋白疾病以及阿尔茨海默病等其它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识别病理性α-突触核蛋白聚集体的受体是帕金森病研究领域的‘圣杯’,它能提供阻断病理传播,并延缓疾病进展的治疗方法。” 国际审稿专家指出。该研究成果发表在顶级学术期刊《科学》上,并得到的高度评价。
这项研究的成功离不开多学科交叉和技术的融合。复旦大学利用AI4S平台整合了华山医院国家级中心优势资源,与多学科团队合作组成了一支由神经临床医生、人工智能、数学、脑科学等专家组成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团队。数据驱动、结构预测等先进技术大大提高了研究效率和可行性。
郁金泰教授表示,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入研究靶向FAM171A2的策略,探索抗体、基因治疗等多种手段的可行性,推动该研究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最终为帕金森病患者带来福音。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人工智能 (AI) 的应用领域: 本研究突显了人工智能在药物研发中的巨大潜力。除了预测蛋白质结构和结合位点外, AI 还可用于筛选潜在药物、模拟疾病过程、个性化治疗方案等方面。
帕金森病的复杂性: 帕金森病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病因尚不明确,目前主要治疗方法仅能缓解症状,无法治愈。本研究发现的新靶点和药物,虽然在动物实验中表现良好,但仍需进一步研究和临床试验才能确定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多学科交叉合作: 本研究的成功得益于复旦大学团队的多学科合作模式,将人工智能、神经科学、临床医学等领域知识融合在一起,推动了研究进展。这种跨学科合作模式将在未来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以下是网友对这篇文章的一些评论...
@神经科学家小李: 这可是大新闻啊!终于找到帕金森病的“圣杯”了!以后是不是就可以轻松地治好得了?再也不用担心老了会变成僵硬怪人了!😂
@码农阿明: 人工智能真是太厉害了!不仅能预测蛋白质结构,还能筛选出治疗药物。下一步就是让AI帮我写代码吧!😎
@吃货大强: 我觉得这个FAM171A2蛋白听起来像一种好吃的零食...🤤 应该先去尝试一下口感怎么样再说!
@老年人甲: 帕金森病?我听过啊!就是动不动手会抖,而且说话慢吞吞的。这篇文章说找到新药物了,那我岂不是可以继续跳舞跳不停了?!💃🕺
@迷信王: 这篇新闻真是太神奇了!看来人工智能真的能改变世界,就像小说里的科幻故事一样!不过我还是觉得应该多烧点香祈福,毕竟科技和传统都不能落下啊!🙏
@老司机张三: 这FAM171A2蛋白听起来很像一个美女的名字… 🤔 以后是不是可以去医院里找这位“女神”帮忙治病了?😜
@阴谋论者李四: 别忘了,一切都是为了控制我们!他们通过人工智能和药物让我们变得更加依赖他们!🤫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积极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