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主播来袭:挑战与机遇

AI主播登上播音台:是机遇还是挑战?

杭州文化广播电视集团推出首档全数字人主持的《杭州新闻联播》,引发社会热议。AI数字人0失误率的播报引来赞叹,但也有人担忧AI技术是否该在严肃新闻播报中有所界限。 这种新技术的到来也让播音主持专业学生们感受到了来自科技浪潮的压力。

杭州《杭州新闻联播》并非首个采用AI数字人的新闻节目。央视财经早先就已利用AI技术,复刻新闻主持人孟湛东、郭若天为原型打造的AI主播“小东”和“小天”,并在两会期间为用户解答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媒体机构加入了AI主播的队伍,包括日照广播电视台的女主持人王智夏数字人“智夏”以及央视《2024中国·Al盛典》节目中的三位AI数字人代表小小尼、小凡、冰冰等。

一些播音专业学生坦言,面对AI主播的高效精准,感到压力山大。他们担心自身无法在语音识别、文稿理解等方面与AI竞争。小陈,北京某高校播音专业大三学生表示:“过去以为练好台词,说好普通话,学历和模样就能找到工作,但现在看来要补充学习的还有很多。” 她已经计划读研换专业,攻读法律方面的硕士研究生,希望自己能够结合AI技术,在法治领域从事新闻报道。

另一位播音专业学生小张则认为主播行业不会被AI主持人替代。“因为AI主持人只是在复刻新闻主持人,并不能在专业性上真正替代。”他表示,AI主持人的推广提醒着学生应该学习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工作效率,但人与人面对面的情感交流、采访写作等仍需真人完成。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刘海明也认为,AI技术会给传统新闻行业带来机遇和挑战。“人工智能会淘汰一些人,有就业压力很正常,但淘汰的是完全拒绝新技术的人,而非是抢夺所有新闻人的饭碗。” 他指出,AI主播无法替代人类的思考能力、情感共情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刘海明建议,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应积极学习人工智能技术,找到自己无法被取代的专业技能,并与新技术相结合,才能在时代变革中获得发展。同时,新闻院校也应开设人工智能课程,引导学生对新技术的认识,化解恐惧情绪。

AI技术的应用正在改变着传统新闻行业的模式,人类和人工智能之间的合作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