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首映破二亿 引发中日关注

聚焦二战罪行,《731》上映首日票房破2亿 引发中日关注

一部聚焦二战期间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电影《731》于9月18日在中国大陆全国上映,并于9月19日在北美同步上映。该片以铭记历史、反思战争伦理为目标,通过普通人的视角展现了731部队的细菌战暴行,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

《731》由赵林山执导并编剧,姜武、王志文、李乃文等主演。影片时长125分钟,以抗战胜利前夕为背景,讲述日本关东军731部队以“防疫给水”为幌子,秘密研制细菌武器,对中国平民、抗日志士进行活体实验的故事。影片还原了惨无人道的历史场景,展现了日军对受害者的种种残暴行径。

该片上映首日票房突破2亿元人民币,打破中国内地影史单日总场次和首映日场次等多项纪录,预售票房破亿,成为2025年抗日题材电影的焦点。

值得一提的是,《731》的拍摄历经漫长而曲折。早在2012年,导演赵林山就萌生拍这部影片的想法,但因市场和国际环境不成熟,项目搁置至2017年才正式启动。他亲赴日本走访当年士兵,并多次前往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取材,确保每一个细节都有史料支撑。主演姜武、王志文等均零片酬出演,体现了对历史的敬畏和责任感。

《731》上映引发日本媒体和网民的广泛关注,但反应以负面和抗议为主,部分源于历史认知的分歧和对中日关系的担忧。日本主流媒体如TBS电视台、朝日新闻和读卖新闻均报道了影片定档和延期事件,强调731部队是二战时期日本细菌武器实验的代名词,报道中也突出了上映日期为“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可能加剧中国人反日情绪。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 731部队: 二战期间,日本关东军在东北设立的秘密细菌战研究机构。该部队对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活体人体实验,研制细菌武器,犯下极其残暴的罪行,是二战中令人髮指的罪恶象征。
  • 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沈阳制造的爆炸事件,以此为借口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731》这部电影所引发的问题:

  • 历史记忆与民族认同: 中国观众对二战期间日本侵华罪行的痛恨和愤怒历久弥新。影片的上映无疑再次触及了这一敏感话题,加强了中国人民的历史记忆和民族认同感。

  • 中日关系: 尽管两国近年来在经济和文化领域有所合作,但历史问题始终是中日关系的“心头结”。这部电影的上映可能会加剧日本国内对中国的负面情绪,并影响中日之间的政治和外交关系。

  • 电影艺术与商业利益: 《731》的成功票房成绩说明了观众对于抗战题材的强烈关注和需求。同时,也引发人们关于电影艺术创作与商业利益平衡的思考。如何在反映历史真相的同时,避免过度渲染或炒作,是电影人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 国际视野:

《731》的北美同步上映,也意味着这部影片将向世界展示二战期间日本细菌战罪行的真实面目,并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反思。在全球化背景下,历史记忆和伦理道德问题不仅是国家之间的问题,也是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

**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