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岁密码学新星赵莽加盟武大
29岁“密码学新星”赵莽加盟武汉大学 成最年轻正教授
近日,微信公众号“武汉大学”宣布,29岁的海外归国学者赵莽以直聘方式成为武汉大学正教授,也成为该校目前最年轻的正教授。
赵莽于2016年前往德国萨尔大学攻读计算机专业(辅修数学),并最终师从密码学领域奠基人、自动化安全性分析工具Tamarin Prover创始人之一的前牛津大学终身教授Cas Cremers教授。在参与Cremers教授课题组的多个项目中,赵莽对密码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专注研究至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海外留学期间,赵莽在顶尖科研机构接受了系统全面的训练,在密码学和计算机网络安全领域收获累累硕果:
- 参与微软安全响应中心资助支持的“开发后量子安全身份服务”项目,并在其中做出主要贡献;
- 被任命为CCF A类信息安全国际顶级会议ACM CCS 2024程序委员会委员、CCF A类计算机网络国际顶级期刊 IEEE/ACM TON 2024和信息安全国际顶级期刊 IEEE TIFS 2025审稿人;
- 在CCF A类信息安全国际顶级会议IEEE S&P与Usenix Security共发表5篇论文,其中一篇获得最佳论文奖(Top 1.11%)。
毕业仅一年的赵莽选择回国发展,加入武汉大学国家网络安全学院。校方介绍,武汉大学悠久的历史底蕴、浓厚的学术氛围深深吸引着他,而学校人才引进计划所提供的优厚待遇、科研支持更让他深受触动,最终决定加盟武大。
“60万年薪、30万雷军教育基金支持,以及200万的安家费,给了刚回国的我足够的安全感!”赵莽表示,“学校在开展科研方面给予我的支持更是诚意十足,8个博士生指标也能帮助我快速建立团队,支持我在珞珈山干事创业。”
作为“95后”的赵莽坦言,仅工作一年就从博士生成为教授,这种“跨越式”的身份转变既是认可,也是挑战。他将尽力做好本职工作:
- 上好每一堂课,得到学生的认可,培养出优秀的密码学人才;
- 与网安学院的老师们密切合作,共同取得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
- 推动更多项目落地,制定出更多中国自主产权的应用密码学标准方案,并在国际上发挥引领作用。
武汉大学国家网络安全学院拥有一批年富力强教授和院士、知名互联网企业高管组成的兼职专家团队。学院在可信计算与系统安全、网络威胁感知与安全保障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并致力于推动中国密码学的发展与应用。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为了更好地理解赵莽的故事,以及武汉大学国家网络安全学院的贡献,你需要了解一些背景信息:
- 密码学的重要性: 在如今数据化、互联网化的时代,密码学作为保障信息安全和隐私的重要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它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金融交易、医疗信息、政府机密等。
- “后量子密码”的挑战: 量子计算机的发展对现有的加密算法构成威胁,因此“后量子密码学”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方向。赵莽的研究成果与这一趋势密切相关。
- 武汉大学的学科建设: 武汉大学作为中国知名高校之一,近年来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特别是国家网络安全学院在密码学领域的科研实力日益强大。
了解这些背景信息能够帮助你更深刻地理解赵莽的故事和意义,以及他将如何为中国密码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以下是网友对这篇文章的一些评论...
-
“60万年薪+30万雷军教育基金” - 这不是在买房子吗?学密码学是为了打败银行抢钱的,还是为了赚更多钱去投资更好的算法?
-
“8个博士生指标也能帮助我快速建立团队” - 我觉得这更像是在招募一个帮他刷论文的队伍吧。
-
"推动更多项目落地,制定出更多中国自主产权的应用密码学标准方案,并在国际上发挥引领作用。" - 先把国内的网络安全问题解决一下再说啊!现在连个微信都能被盗号,谈什么“引领作用”?
-
网友A: “29岁就成为教授?这比当网红还容易吧!”
- 网友B: “别嫉妒,人家读书的时候可能就在读《大学》了。”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积极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