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5日大灾难”预言引发日本社会连锁反应
“2025年7月5日大灾难”临近,日本社会掀起连锁反应
距离日本漫画家龙树谅在《我所看见的未来》中预言的“2025年7月5日大灾难”仅剩最后一天。该作品预言日本将遭遇比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规模大三倍的海啸,今天相关话题冲上热搜第一。尽管科学界普遍质疑其可信度,这一预言仍在日本社会引发连锁反应,防灾用品销量激增,部分民众囤积物资,甚至有学生戴头盔上学;同时,赴日旅游需求显著下滑,香港航空宣布暂停7月至8月所有飞往鹿儿岛与熊本的航班。
小说预言效应波及观光业:香港游客赴日数量下跌 随着“7月5日”临近,《我所看见的未来》在日本热销,电子版与纸本销量合计突破106万册,甚至出现在东京电车车厢广告中。中文版也在香港热卖。然而,小说预言也对日本旅游业产生了影响。
尽管2025年中国赴日本旅游依然保持稳定增长,但根据日本政府观光局6月公布的数据,访日外国游客中,唯独中国香港游客减少11.2%。据了解,部分航空公司甚至已经取消了飞往日本的航班。
日本市民:受影响的大部分为年轻人 对于小说预言的影响,日本民众持有不同的看法。一些住在东京的居民表示,受到小说预言影响的大部分都是年轻人,特别是该小说的书迷。在一些超市确实有防灾用品销量激增,部分民众囤积物资,甚至有学生戴头盔上学的情况。 但他们也强调,社交媒体上那些极具不科学的谣言传播所产生的影响,已经构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尽管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各种负面信息,但目前尚不清楚这种恐慌言论是否起到了作用——日本依然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日本“2025年7月5日大灾难”预言的背景:
- 龙树谅是谁? 龙树谅是一位日本漫画家,他的作品《我所看见的未来》讲述了一个关于未来的故事。
- 《我所看见的未来》内容: 该小说描绘了2025年7月5日发生海啸的场景,预言其规模将比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更为巨大。
日本社会对预言的反应:
- 科学界质疑: 日本科学家和政府官员均表示该预言缺乏科学依据,呼吁公众理性看待。
- 民众情绪波动: 一部分人相信预言并开始囤积物资、采取防灾措施。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是网络传闻炒作,不予理会。
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 经济方面: 部分商家因民众恐慌采购而受益,但旅游业受影响较为明显。
- 社会方面: 预言引发了人们对灾害的担忧,也促使部分人提高安全意识。
- 文化方面: 这一事件再次证明了“小说预言效应”在社会传播中的威力,同时也反映了日本民众对于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感。
香港航空暂停飞往鹿儿岛与熊本航班:
该举措表明,即便缺乏科学依据,预言也对旅游业产生了实际影响。
思考题:
- 如何有效区分小说预言和科学事实?
- 如何在面对未确定事件时保持理性?
- 预言效应的传播对社会发展有哪些潜在利弊?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