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高新规:告别超高层住宅时代
告别超高层?住宅规范将“限高”至80米
2025年5月1日起实施的《住宅项目规范》对住宅建筑高度进行了明确限制,引发行业和公众关注。规范规定,高层Ⅱ类(18-26层)住宅建筑最高高度控制在80米以内,容积率为2.4-2.8。这标志着中国告别超高层住宅的时代或许即将到来。
“限高”并非新鲜事。早在2018年,《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就已规定19-26层高层住宅建筑高度控制最大值为80米。此后几年,中国政府一系列政策加码“限高”,逐步从鼓励中转为限制超高层建设。
2020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要求,一般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筑,严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建筑,100米以上建筑也应充分论证、集中布局。中小城市要严格控制新建超高层建筑,县城住宅要以多层为主。
2021年,相关要求更为严格,一般不得新建超高层住宅,并实行超高层建筑决策责任终身制。2022年的《“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更是明确要求“不得新建500米以上的建筑”。
近年来,新一线城市重庆、武汉、成都、西安、长沙等超高层住宅数量位居前列,深圳则拥有全国最多的200米以上的高楼。然而,随着人们对超高层住宅居住体验的反思,以及消防安全隐患日益凸显,政府逐渐明确了“限高”的导向。
一位地产行业资深专家表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老百姓开始反思超高层建筑的风险,尤其警惕失火问题。目前中国现有的消防车云梯最高只能达到101米的高度,实际救火难度巨大。
另一方面,“限高”也与今年以来房地产领域最受关注的“好房子”建设息息相关。专家指出,建造超高层住宅成本更高,经济性大打折扣,且存在高峰期电梯不够用、部分人群上到高层会头晕甚至感受到楼体摆动等问题,影响居住舒适度。
尽管《住宅项目规范》对住宅建筑高度进行了明确规定,但仍有一些内容较为模糊,例如26层以上的住宅是否可以建,以及如何突破80米高的限制等,需要更明确的解释和指导。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现状: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快速增长和调整期,从“量”向“质”转变成为发展方向。
- 高层建筑的优缺点: 高层建筑带来的便利性、景观优势等与消防安全风险、居住舒适度等问题并存。
关于超高层住宅,一些观点值得深思:
-
限高是否真的能够有效控制?: 一些专家认为,80米这一高度限制对于已经拥有众多超高层的城市来说可能难以实现,而且可以通过技术手段突破高度限制。因此,需要更加完善的监管体系和标准,从源头上杜绝“变相”超高层建筑的出现。
-
如何平衡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 超高层建筑往往集中在市中心区域,可能会导致土地资源紧张和环境压力增加。限高政策可以有效缓解这些问题,但同时也要考虑城市功能分区、绿色建筑设计等方面的解决方案,实现可持续发展。
-
“好房子”建设应该如何具体执行?: 除了高度限制,还有许多因素影响房屋质量,比如选材、工艺、售后服务等。需要制定更加细化的政策和标准,引导企业注重品质提升,真正做到“好房”。
-
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超高层住宅的限高可能改变人们居住的选择,也可能会影响一些城市景观格局。 需要进行充分的社会调查和评估,了解居民需求变化和城市发展趋势,制定更加合理的政策方案。
结语:
《住宅项目规范》对超高层住宅高度的限制,体现了政府对于建筑安全、居住舒适度、城市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视。然而,限高只是一个手段,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和评估机制,推动“好房子”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以下是一些网友对这篇文章的一些评论...
-
“终于要告别超高层了吗?我从出生到现在一直没住过超过5层的房子,感觉已经很适应了。”
-
“80米是不是有点太矮了?我看隔壁老王家的小别墅都快打到天花板了…”
-
“这篇文章写的真好,让我想起了小时候住在高层小区的时候,每次电梯出故障都要等上一个小时…”
-
"限制超高层建设,真是太好了!这样以后也不用担心楼下的人对着窗户看我洗澡啦!"
-
“限高?我怀疑这是房地产商的宣传伎俩,用来抬高低层房子的价格!”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积极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