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的“开源节流”人生
五十四岁退休后的“新生活”:吴秀梅用开源节流的方式享受自在
54岁的吴秀梅已退休两年,她选择放弃继续工作,留在家中过着简单、安逸的生活。面对外界对于她的评价,“如此年轻就退休,不负责任”,吴秀梅却表示:“日子好不好过不在于存款多少,而在于你想要过什么样的日子。”
退休后的生活,吴秀梅开始了“开源节流”的模式。她将家里长期闲置、但还能使用的物品挂在二手平台上销售,共卖出1000元;再将无法出售的物品卖给收废品商家,赚取300元。甚至还把开十年的轿车以5万元的价格售出,将其所得用于生活支出。
她通过自家阳台种植应季蔬菜,满足自己和老伴的饮食需求,每月仅花600元左右;养成随手关灯、水龙头随即关的习惯,节省用水电费;选择使用免费的无限WIFI并调整手机套餐,控制通讯费用在400-500元之间。
吴秀梅还坚持开源节流的精神,将老伴每月工资的一部分存入银行,作为退休后的养老本钱。每年只选择近距离旅游一次,偶尔远游时也不多花销,并将美景记录于手机里,留作记忆。
她最享受的莫过于每月定期为回家的儿女做一顿饭。孩子们都已成家立业,孝顺地经常回家探望。吴秀梅表示,有这样优秀的儿女,是她退休后的最大的依靠和幸福。
对于外界对她的生活方式的评价,吴秀梅认为“人生贵在知足,乐的心安”,她享受着简单、宁静的生活,感到满足和骄傲。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一下以下几点:
- 开源节流并非仅仅是节省开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自身价值的提升。 吴秀梅的做法虽然简单,但却体现了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她用自己微薄的收入实现了自我价值,同时也为家庭创造了更多的温暖。
- **退休后的生活并不意味着“无所事事”。**吴秀梅通过种植蔬菜、学习新的技能、和家人朋友相聚等方式丰富了自己的生活,展现了一种积极充实的晚年状态。
- 每个人的幸福标准不同。 吴秀梅选择了一种简单、宁静的生活方式,并从中获得了真正的满足和快乐。 这样的例子告诉我们,追求物质财富并不是唯一的幸福途径,知足常乐才是生活的真谛。
吴秀梅的故事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和思考。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