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境外间谍渗透 反间防谍人人有责

间谍“套路”频出!警惕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渗透

近年来,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对我国的渗透活动日益猖獗,目标瞄准我党政机关、国防军工、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驻外机构等工作人员。针对多起案例特点,国家安全机关揭露了间谍常用的几种“套路”,提醒广大人民群众提高反间防谍意识,共同守护国家安全。

官方身份贴靠: 留学生群体是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的重点关注对象。他们可能通过签证环节物色有价值的目标对象,以“签证官”或其他“官方身份”出现主动进行贴靠,利用留学生社会经验缺乏、防范警惕不足等特点,通过热情关心、提供小恩小惠等方式拉拢增进感情,伺机实施策反。

投其所好胁迫: 驻外人员身处异国他乡,容易感到孤独和寂寞。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抓住这一心理弱点,通过情感拉拢、诱蚀腐化手段将其拉入“甜蜜陷阱”,最终沦为窃密“棋子”。

街头攀拉围猎: 间谍及其代理人会徘徊于重点涉密单位附近,暗中观察出入人员,物色合适人选。他们可能会以问路、请教等理由进行攀拉搭讪,伺机建立联系实施拉拢策反。

国家安全机关提醒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重点岗位工作人员要自觉提高反间防谍意识,提升维护国家安全意识素养。坚决抵制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窃密渗透破坏活动,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克服麻痹思想,杜绝侥幸心理,共同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

迷途知返: 《反间谍法》规定,实施间谍行为,有自首或者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给予奖励。在境外受胁迫或者受诱骗参加间谍组织、敌对组织,从事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活动,及时向驻外机构如实说明情况,或者入境后直接或者通过所在单位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如实说明情况,并有悔改表现的,可以不予追究。

国家安全,人人有责: 如发现有关可疑线索,可通过12339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受理电话、网络举报平台、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举报受理渠道或者直接向当地国家安全机关进行举报。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间谍行为的定义: 根据我国《反间谍法》,间谍行为是指为外国国家、组织或个人窃取中国国家秘密或其他重要情报的行为。这包括但不限于:

  • 直接获取信息: 通过非法手段窃取国家机密文件、技术资料、军事情报等。
  • 间接收集信息: 潜伏在关键机构内,利用职务便利获取敏感信息;与国内人员建立关系,诱导其泄露重要情报。
  • 传播虚假信息: 散播颠覆性言论、煽动社会矛盾,破坏国家稳定。

间谍行为的危害: 间谍活动不仅会损害国家安全,还会造成经济损失、社会混乱,甚至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如何提高反间防谍意识?

  • 提高政治觉悟: 增强国家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了解党和国家的历史、政策和方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 加强安全意识: 学习国家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防范间谍活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警惕陌生人与不合理邀约。
  • 增强个人自律: 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或工作秘密,在社交平台上发布敏感信息时要谨慎,不要轻信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
  • 主动举报可疑行为: 发现可疑人员或事件时,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报告,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力量。

国家安全,人人有责:

每个公民都有责任保护自己的国家安全。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筑牢国家安全防线,确保和谐稳定的社会发展。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