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早期信号:4大症状不可忽视
肠癌早期信号莫忽视!腹泻、便秘、大便异常…4个症状或预警疾病
肠癌是一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常在中晚期被发现,这意味着治疗难度增加,生存率大幅降低。令人担忧的是,许多人对肠癌的了解不足,将早期症状误以为其他常见病症,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专家提醒,日常生活中一些看似平常的身体表现,如便秘、腹泻、腹痛等,其实可能是肠癌发出的早期信号。
警惕这4个典型表现:
- 腹泻: 健康人群大便规律为每天定时定点一次,且形状正常。若出现大便次数一天超过三次且不成条,持续三个月,这可能是肠道发出的危险信号,提示肠道存在炎症。
- 便秘: 便秘与腹泻看似矛盾,实则都可能显示肠道局部有炎症。如果三个月以上大便频率为两三天甚至一周一次,无论是否为肠癌,都属于需要干预的不健康情况。
- 大便性状改变: 正常大便为规整便条,而肠癌患者的大便可能出现变细、带棱角等形状改变,这可能是肿瘤在大便通过时留下的压痕,需特别重视。如原本圆柱形大便后来变扁,多见于低位直肠癌,不过这种情况一般是较晚期症状。
- 便血: 便血是肠癌的一个重要表现,正常的大便颜色为棕褐色,若出现鲜红色血便,应警惕肠癌。
痔疮与肠癌便血区别:
不少人将便血误认为是痔疮导致的,但两者存在明显区别。痔疮发作出血多为便后滴鲜血,鲜红且无其他异常情况时,多数情况下情况相对不严重。而肠癌便血常伴有其他症状,如大便性状改变、“里急后重”(总想排便但解不干净)、便血中混有黏液等,与痔疮便血有明显区别。此外,结直肠癌晚期可能出现肠道梗阻。
专家建议: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观察大便情况和排便习惯变化,若出现明显改变且持续时间长、难以调整恢复,应及时去医院进行专业检查。早期诊断是战胜肠癌的关键!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肠癌的病因及风险因素:
虽然肠癌早期症状容易被忽视,但了解其潜在病因和风险因素有助于预防和提高警惕。 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
- 年龄: 随着年龄增长,患肠癌风险增加,尤其是在50岁以上。
- 家族史: 若直系亲属曾患有肠癌或息肉病,自身患癌风险会显著升高。
- 饮食习惯: 高脂肪、低纤维饮食和缺乏蔬菜水果摄入,都与肠癌发病率增加相关。
- 吸烟和酗酒: 吸烟和饮酒过多都会增加患肠癌的风险。
- 缺乏运动: 长期久坐不动、缺乏体育锻炼也会提高患癌风险。
- 慢性炎症性疾病: 某些慢性疾病,如克罗hn病或结肠炎,会增加患肠癌的风险。
早期筛查的重要性:
即使没有家族史或明显的危险因素,也建议定期进行肠癌筛查。 常见的筛查方法包括:
- 粪便潜血试验: 检测大便中是否存在血液,可用于肠道出血的早期发现。
- 结直肠镜检查: 通过插入弯管观察肠道内壁,能发现息肉、溃疡等病变,并进行取样活检。
治疗方案的选择:
肠癌的治疗方案取决于肿瘤的大小、位置、分期和患者的身体状况。 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
- 手术切除: 是主要治疗方法,旨在将肿瘤完全切除。
- 化疗: 使用药物杀死癌细胞。
- 放射治疗: 利用高能射线杀灭癌细胞。
- 靶向治疗: 针对特定癌细胞的蛋白质或基因进行治疗。
积极的生活方式:
除了定期筛查和接受治疗,积极的生活方式也能降低患肠癌风险:
- 保持健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
- 保证规律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 戒烟限酒,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