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钢关税风波再起:救国计划惹争议
美国钢铁关税风波再起:特朗普“救国”计划惹争议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始终将振兴本土工业视为执政目标之一,而钢铁业是其重拳出击的对象。今年5月,他在宾夕法尼亚一家钢铁厂承诺开启“全新钢铁生产时代”,并将其视为美国经济“脊梁”。然而,他所采取的关税政策引发了国内外广泛争议。
特朗普利用《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案》(IEEPA)对全球多个国家征收大范围对等关税,对加拿大来说,凡不在《美加墨协定》(CUSMA)覆盖范围内的商品,关税高达35%。一些国家(如巴西、印度)则面临更高的50%关税。虽然上周五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裁定这些IEEPA关税违法,但以7比4的判决结果推迟到10月中旬才生效,这给白宫留下了时间向最高法院上诉。
更令人争议的是,特朗普还利用1962年《贸易扩张法》赋予的权力对特定行业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例如,通过第232条款,他限制了他认定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进口商品,尤其是钢铁、铝和汽车零部件。他将钢铁和铝的关税从25%翻倍到50%,8月初又把铜纳入征税清单。甚至进一步扩大了232条款的适用范围,新增407种含有钢铁和铝的产品,从奶油喷雾罐、家具,到汽车和机械零件,应有尽有。
这些关税对加拿大冲击最大,因为它是美国钢铁进口的第一大供应国。而对于其他国家,相关产品本就自动面临25%以上的IEEPA关税。扩大后的232条款让华盛顿得以对加拿大商品加税——即便这些商品本应在CUSMA框架下享受零关税。
特朗普的“救国”计划看似奏效:美国钢铁公司在阿肯色州、现代在路易斯安那州、纽柯在肯塔基州,纷纷砸下数十亿美元建新厂,今年6月中旬,美国周度粗钢产量创下三年新高,达178万吨。
然而,关税也带来诸多负面效应。因为价格高企,美国国内对钢材的需求正在趋平,但关税阻止了价格下跌,反而维持高位。下游行业和就业因此受到冲击。制造业岗位已经开始减少——6月减少7000个,7月再失去1.1万个。经济学家指出,钢铁是国内制造业的重要原料,对它加税就是在束缚美国制造业。
加拿大方面则寄望IEEPA关税能够被取消,一些加企已在美国法院对232关税提起诉讼。
这场钢铁关税风波仍在继续,特朗普的“救国”计划是否能最终奏效,以及其长期影响究竟如何,都尚待观察。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
《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案》(IEEPA): 这项法律赋予美国总统在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时,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的权力。
-
《美加墨协定》(CUSMA): 该协定取代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旨在促进加拿大、墨西哥和美国的贸易和经济合作。
-
第232条款: 这项1962年的法律赋予美国总统在进口商品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时,可以加征关税的权力。
钢铁关税风波的影响: 除了对钢铁生产和制造业的直接影响之外,这场风波还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 全球贸易战: 美国对钢铁产品的关税招致了其他国家的强烈反制措施,例如欧盟、日本等国家也对美国产品征收了关税。这导致了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升级。
- 能源价格波动: 由于钢铁行业是能源消耗大户,关税政策可能会影响能源市场价格,并传递到消费者身上。
- 政治影响: 钢铁关税风波成为美加关系和美国国内政治的焦点,引发了公众对政府经济政策的担忧和批评。
未来的走向: 美国钢铁关税风波的结局尚待观察。 最高法院是否会支持特朗普政府上诉?如果支持,那么这些关税将继续存在,并可能导致更严重的贸易冲突。 或者,这些关税最终会被取消,而美国钢铁行业将会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