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边境启用面部识别,加拿大公民出境受影响
美边境将启用面部识别技术,影响加拿大公民出境
近日,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宣布将在陆地边境关口使用面部生物识别技术,这将影响所有跨越美加边境的旅客。
CBP公共事务官员Jessica Turner表示,该机构已在北部和南部边境的部分地点测试此项摄像头技术,用于追踪逾期逗留情况并确认旅客已经离开美国。这意味着,未来加拿大公民过境时将被拍照记录。
虽然对于经常前往美国的旅客来说,生物识别技术并不陌生。早在2002年,CBP就被授权使用该技术签发签证和筛查入境的外国人。2004年,美国在机场开始收集非美国公民出境时的生物特征数据。目前,这些安全措施已在国际抵达机场和58个机场的出境处实施,并对通过邮轮和人行道进入美国的旅客使用面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然而,Turner强调,并非所有旅客都将被记录。CBP表示,对于不愿意进行面部生物识别识别的旅客,可以通知官员并请求人工文件检查,按照现行的美国入境要求进行处理。
尽管一直在测试这项技术,但CBP尚未确定为陆路出境旅客实施面部生物识别技术的具体时间表。Turner表示,“我们尚未制定如何在车道出口采集面部生物识别数据的计划,但将继续探索解决方案,作为长期生物识别出入境项目的一部分。”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美加边境安全与隐私权之间的博弈:
面部识别技术的应用引发了关于个人隐私和安全保障的争议。支持者认为这有助于提高边境安全,打击跨国犯罪活动;而反对者则担心个人数据被滥用或泄露,并且这种技术可能存在误判风险,损害个人的尊严和权利。
加拿大公民的态度:
目前尚不清楚加拿大公民对美国在陆路边境使用面部识别技术的反应如何。一些人可能会担忧自己的隐私信息安全,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是一种必要的安全措施。加拿大政府是否会对此项政策提出正式回应或采取任何行动,也值得关注。
技术成熟度与伦理考量:
尽管面部识别技术已经应用于机场和海上出境通道多年,但其在陆路边境的使用仍处于测试阶段。技术的可靠性、准确性和潜在的误判风险仍然需要进一步评估。同时,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伦理讨论,以确保该技术的使用符合人权原则和隐私保护规定。
未来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面部识别技术可能会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例如身份验证、医疗诊断和金融交易等。这将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各国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和伦理规范,确保这项技术的使用安全、有效和负责任。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