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对华关税重创中国制造业
美对华关税重创中国制造业:工厂被迫减薪、无薪假成隐形通缩力量
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的政策,虽然为美政府带来了不少收入,却将中国制造业推向了生死边缘。随着贸易战的升级,中国工厂面临严峻考验,不得不采取削减成本的手段来维持生存。
据外媒报道,由于美方对中国商品加征高达30%的关税,叠加之前的关税政策,中国制造业遭受重创。众多工厂被迫大幅砍班、减薪甚至祭出无薪假等措施,以降低营运成本。分析指出,这将加剧中国就业不振问题,从而进一步威胁经济增长。
一位名为柴先生的厨柜工厂老板表示,他计划将工资成本削减约3成,才能在激烈的国内竞争中生存下来。许多中国同行也已经停止向美国出口,转而抢攻其他市场,例如澳大利亚。自疫情以来,柴先生已将员工人数砍半至100人,几乎无法再裁员。他只能改为减班、要求员工放无薪假,这种做法在中国愈来愈普遍,成为这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隐形的通缩力量。
一位经营3间工厂的企业家方先生也表示,他在一家工厂裁掉了30名正职员工,后来为了应付突来的订单,又以临时工的方式重新聘回部分人手。他解释说:“我们偏好临时契约,因为不用支付养老金或保险”, “不这么做,公司就会走到死胡同。”
市场疲弱的原因不仅是消费力下降,还有贸易问题,特别是与美国的贸易摩擦。自美国总统川普今年将自中国进口产品的关税再提高30%后,中国官方统计的失业率一直维持在约5%。但经济学家指出,中国并未统计隐性失业情况,而这种情况因高关税与产能过剩而恶化,导致劳工收入下降、对未来失去信心、消费意愿减弱。
消费者信心接近历史低点,零售销售疲软,7月通胀率为零。法国外贸银行首席亚太经济学家贾西亚-赫雷洛表示,即便在美国关税施压之下,中国的出口以及经济表面上仍然持续成长,真正蒙受损失的,无疑是大量的中国制造业劳工。
她指出,统计数据不会显示中国工人是贸易战的“最大输家”,因为“他们不会成为失业人口,而是被迫放无薪假,或减少工时”。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研究员理亚罗表示,如果制造业工资被压缩,整体经济就会面临通缩压力。这对中国一些低端制造业,例如纺织、家具、简单电子产品来说,的确是日益严重的问题。”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历史背景以及贸易战的影响。
随着美中贸易摩擦的持续升级,全球经济也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尽管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这一挑战,但许多分析人士仍然担忧中国经济增长前景。
以下是一些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 中国如何应对美国对华关税的影响? 中国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降低贸易摩擦带来的负面影响?
- 中国制造业的未来走向如何? 随着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中国制造业将面临怎样的挑战和机遇?
- 美中之间的关系会如何演变? 双方之间是否能够找到解决贸易争端的共识?
美国对华关税政策对两国经济都有深远的影响。而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应对措施和发展方向也会影响到世界经济格局。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