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斥巨资为装甲车添防暴顶
美军终于承认“加篷有用”:斥巨资为装甲车添防暴顶
经过三年半的俄乌冲突,美国陆军终于意识到战场形势的变化,并开始调整自己的装备策略。据报道,美军计划斥资9200万美元,为其履带式战斗车辆购买超过1500套被动顶部攻击防护(TAP)附加装甲系统,旨在加强车辆顶部防禦能力。
这一决定并非偶然。俄乌冲突以及巴以冲突中大量装甲车因顶部被攻击而损毁的案例表明,头顶威胁已成为战场上的重要因素。 之前许多专家就曾警告说,美国没有足够快地根据从乌克兰战争中吸取的教训来调整其装甲能力和战术,尤其缺乏像俄乌两方那样为装甲车顶部增加额外防护的技术。
TAP系统将被战略性地放置在乘员舱和舱口上方,与基础车辆装甲协同工作,以减轻来自头顶威胁的损害,并对爆炸成形射弹(EFPs)和聚能射流最有效。美军计划将其安装在所有作战车辆上,未来将扩展到其他美国陆军车辆系统。
负责美陆军机械化主力M1A2“艾布拉姆斯”坦克和M2A2“布雷德利”装甲车能力设计的少校迈克尔·利斯卡诺表示:“目前世界上没有坦克——包括M1艾布拉姆斯坦克——拥有有效的,针对攻顶攻击的被动装甲保护。” 他指出,未来下一代坦克正在设计带有这种保护以及主动保护系统,例如美国陆军的M1E3,但现在你将看到顶部炮塔安装的罩架、顶部炮塔安装的多层爆炸反应装甲,以及炮塔顶部的装甲板,以及其他减少顶部攻击系统伤害的方法。”
此举也印证了近年来坦克和装甲运兵车“加篷”风潮的趋势。从2021年开始,俄罗斯就为其T72B3坦克加装“笼子”,随后被俄罗斯、乌克兰和以色列以更标准化的设计使用。 此后,“加篷”的应用在世界各地的坦克和装甲运兵车上都逐渐普及。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俄乌冲突中,战场形势的快速变化和新型武器装备的使用给传统军事思维带来了冲击。乌克兰战事揭示了“顶端火力”的潜在威胁,许多装甲车在遭遇头顶攻击时难以抵御,导致人员伤亡和车辆损失。
“加篷”风潮背后的原因:
- 俄乌冲突的影响: 冲突期间出现的许多对坦克顶部攻击案例表明,战场态势正在发生变化,传统的防范体系需要重新评估。
- 新型武器的威胁: 反战车导弹、RPG弹等先进武器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这些武器具有较高的破坏力,可以轻易穿透传统装甲车的顶部防护。
- 战术演变: 战争中,进攻方更加重视突袭和快速打击,对装甲车的顶部防卫要求越来越高。
“加篷”的优势:
- 增强防护能力: 加装装甲覆盖层可以有效抵御来自头顶的攻击,保护车内人员的生命安全。
- 提高生存率: 在遭遇敌方攻击时,增加顶部防御可以显著提升车辆的存活率。
- 战术灵活: “加篷”设计相对灵活,可以在现有装备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升级,成本较低且易于实施。
“加篷”的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的发展,“加篷”的设计将更加智能化、轻量化和一体化。例如,未来可能出现可变形装甲、主动防护系统等更先进的技术应用,以更好地应对不断变化的战场环境。
总结: 美军承认“加篷有用”,为其装甲车添防暴顶是适应俄乌冲突战况变化的一种重要举措。 “加篷”技术的应用将成为未来坦克和装甲运兵车的必备装备,并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不断完善和升级。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