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贸易战:川普关税降至10%
川普对华关税降至10%,美国经济困境促其“妥协”?
近期美中达成贸易协议,美国对中国实际关税将降至39%。这被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是川普对华政策的合乎逻辑的终点,然而通往这一“终点的过程”却充满矛盾与不可理喻之处。
华尔街日报专栏作者Greg Ip指出,尽管美中达成协议暂停加征更高关税90天,但这依然远远高于美国对其他主要国家的关税水平,比如与英国达成的贸易协议下实际关税仅为8%。
Ip认为,川普的贸易策略常常与其自身逻辑相违背,甚至在某些方面对待中国比对待许多盟友更“温和”。例如,尽管英国是美国的忠实盟友,但其面临的对等关税与中国一样高达10%,而去年英国对美贸易逆差为120亿美元,远低于中国的2950亿美元。
此外,川普曾承诺对采取报复措施的国家进一步提高关税,但在中国采取行动后,他最终将对华对等关税降至10%。这并非因为中国做出了让步,而是美国国内承受着越来越大的经济压力。 贸易战导致股市波动、债券市场恐慌,许多小企业倒闭,促使川普收敛对中国部分关税的力度。
Ip认为,美国一直警告不能过度依赖中国供应链,而正是这种依赖让任何程度的脱钩都难以避免痛苦。最终,川普在关税问题上的退让恰恰说明了美国人对痛苦的忍耐力有限。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这个分析文章触及了美国对华关税政策的复杂性以及背后的经济逻辑。为了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建议您先了解以下背景知识:
- 美中贸易战的历史: 自2018年以来,美中之间爆发了一场持续的贸易战。双方对彼此商品征收关税,试图通过削弱对方经济来达到政治目标。
- 川普政府的贸易政策: 川普政府以“美国优先”为宗旨,采取了保护主义措施,包括加征中国商品关税,并退出多边贸易协定如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
- 美国经济现状: 美国近年来一直面临着通货膨胀、供应链中断等经济挑战。 贸易战加剧了这些问题,也对美国企业和消费者造成了负面影响。
- 中国经济现状: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增长速度在近年有所放缓。面对美方的贸易压迫,中国也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例如加强自主创新和发展国内市场。
文章的核心论点是: 川普对华关税政策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受到美国国内经济压力影响的妥协结果。作者认为,尽管川普在某些方面对待中国比对待盟友更“温和”,但最终还是屈服于美国经济现实,降至部分关税。
这篇文章引发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 美中贸易战的持续会对全球经济造成怎样的影响?
- 美国如何平衡保护自身利益和维护多边贸易秩序?
- 如何降低美国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