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掌门张亚东港机场被“劝返”
绿城前掌门张亚东在港机场被“劝返”,疑似调查
5月,香港国际机场工作人员精准锁定了一名旅客,此人正是曾任绿城集团执行总裁的张亚东。据现场目击网友和事后流传的说法,张亚东与工作人员交谈约11分钟后被带离登机口,未能登上飞往加拿大的航班。目前对于其被带离的原因和性质(是劝返,还是带走接受调查),尚无官方明确信息。
作为中国第七大房企绿城的掌门人,张亚东拥有双重身份。他曾长期在大连工作,从科员一路做到副市长,分管开发区规划等;后来被调往“央企”中交集团,并于2018年出任绿城集团执行总裁。
绿城被视为房企“混改”的样板。2014年陷入流动性危机的绿城被中交集团看重,后者斥资88亿港元取代宋卫平成为第一大股东。入股初期,绿城仍由宋卫平经营,但业绩乏力。 于是,2018年,中交集团行使大股东权利,让“自己人”张亚东接手绿城,开启了“张亚东时代”。
张亚东一改宋卫平的“慢工出细活”传统,提出“高周转”的经营理念。他将资金效率提高了一倍,2019年—2021年,绿城的销售额屡创新高,从1000多亿高歌猛进至3500亿,市场排名从第17名升至第7。
然而,2022年地产进入下行周期后,张亚东仍坚持“高负债”“高周转”的经营模式,在各大土拍会上频频出手,囤积土地。这种逆市激进拿地的做法引发股东质疑,但张亚东信心满满地表示绿城将要进入“三个前十”。
可惜的是,张亚东赌错了。2023年绿城的毛利同比大幅减少22.47%,净利润也较2022年减少了25%,负债一度高达4000多亿。与利润下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张亚东的年薪,除第一年加入绿城拿的较少外,其余每一年他的工资就没低于过1000万。今年3月,张亚东主动提出辞职,震惊了地产界,市场还在猜测他下一站会去哪儿时,就发生了在香港机场被“劝返”带走的一幕,不禁令人浮想联翩。
尽管目前还不知道张亚东究竟犯了什么问题,但与之相似的案件也引发了业界关注。曾经的海航董事长陈峰便是如此。当调查组进驻海航后,陈峰的心情一天比一天沉重,最终他试图试探组织的底线,但都未能如愿。2020年,陈峰开车带着未婚妻,从深圳出关,前往香港,结果在深圳边关被精准拦了下来。事后,组织问他去香港干什么?陈峰说,自己的未婚妻是香港人,去香港领结婚证的。最终,陈峰因职务犯罪,被采取强制措施。
张亚东事件究竟会走向何方,我们拭目以待。##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为了更好地理解张亚东事件的背景和潜在影响,建议您先行了解以下内容:
1. 中国房地产业现状: 中国房地产市场近年来经历了从高增长到下行的周期转变。2022年以来,行业面临严峻挑战,包括资金链断裂、销售额下降、负债累累等问题。许多房企陷入困境,一些头部企业也出现经营压力。了解当前房地产业的整体环境可以帮助您理解张亚东在这样的背景下所采取的决策以及事件发生的原因。
2. "混改" 的概念: 绿城集团被中交集团入股并进行重组,属于典型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案例。这类改革旨在引入更强大的资金和管理经验,帮助传统企业转型发展。了解“混改”的运作机制以及其对企业的潜在影响可以更好地理解张亚东在绿城的经营策略和最终结果。
3. “高周转" 经营理念: 张亚东提倡的“高周转”模式强调资金效率和快速项目周期,但这同时也可能带来更高的风险。了解这种经营理念的特点以及其在市场波动时所面临的挑战可以帮助您分析张亚东决策的合理性和潜在隐患。
4. 相关法律法规: 中国对金融机构、房地产企业等行业的监管日益严格,涉及诸多法律法规。例如,《反洗钱法》和《证券法》等都对相关企业的经营行为有所规范。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张亚东事件的性质以及后续可能出现的法律后果。
5. 中国经济政策: 中国政府近年来推行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例如“稳房价”措施和“双循环”发展战略,这些政策直接影响着房地产行业的运作环境。了解相关政策内容可以帮助您分析张亚东事件的外部背景以及其对整个行业的影响。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