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碉堡克星”无法击穿伊斯法罕深度核设施

美军承认“碉堡克星”无法对付伊朗伊斯法罕深藏核设施

26日,美军坦承在对伊朗3处重要核设施发动空袭时,因伊斯法罕核设施深度过大,“碉堡克星”巨型钻地弹(GBU-57)可能无法有效攻击。美国媒体《CNN》报道,根据参议员和其他人员的报告,美军高级将领在简报会上向参议员透露,上周末针对伊斯法罕核设施只使用了战斧导弹,因为他们认为该设施太深,“碉堡克星”炸弹可能不会有效果。

伊斯法罕地下设施被研判储存伊朗近60%的浓缩铀库存,而这些浓缩铀对于伊朗制造核武器至关重要。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凯恩表示,由于该设施深度过大,GBU-57巨型钻地弹可能无法有效攻击目标,这是首次官方解释美军未对伊斯法罕使用“碉堡克星”的原因。

中央情报局局长拉特克利夫在简报会上透露,伊朗大部分浓缩核材料都埋藏在伊斯法罕和福尔多。部分民主党参议员批评伊朗的部分核能力“藏匿于地下深处,我们永远无法触及”,而共和党议员则认为此次任务的目的是消除伊朗核计划的发展,这方面已被消除,至于销毁核材料则不属于主要任务范围。

Maxar Technologies公司拍摄的高解析度影像显示,福尔多核设施一带出现6个新形成的弹坑,证明美军对该地点进行攻击。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 “碉堡克星”巨型钻地弹 (GBU-57): 这是一种由美国开发的重型炸弹,专门用于打击坚固地下掩体和设施。其爆炸威力巨大,能够穿透厚重的混凝土和岩层。
  • 伊朗核计划: 伊朗一直坚持其核计划是和平用途,但国际社会普遍担心其可能发展核武器。 联合国安理会曾多次对伊朗的核活动实施制裁。
  • 伊斯法罕核设施: 这是一处重要的伊朗地下核设施,被认为储存着大量的浓缩铀库存。

本次美军空袭事件引发了多方面关注和解读:

  • 技术局限性: 美军承认“碉堡克星”在应对深埋的伊斯法罕核设施时可能存在效力不足的问题,这表明即使是先进武器也并非万能,针对不同类型目标需要不同的战术策略。
  • 军事战略: 此次空袭是否成功打击了伊朗核计划的关键环节尚待观察。一些专家认为,此次行动更多的是对伊朗的警告和威慑,而非彻底摧毁其核能力。
  • 国际政治局势: 此事件也加剧了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

未来可能的发展:

  • 美国可能会寻求其他方式打击伊斯法罕核设施,例如联合国制裁或与盟友合作进行军事行动。
  • 伊朗可能会采取措施加强其核设施的安全,并寻求更多国家的支持。
  • 国际社会将继续密切关注中东局势的动向。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