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无家可归人数攀升 原住民群体尤为艰难

温哥华无家可归人数两年内飙升9% 原住民群体面临巨大挑战

温哥华都会区无家可归人口持续攀升引发严重关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中旬,大温哥华地区至少有5,232人处于无家可归状态,比2021年增长了约9%。自2005年首次进行流浪人口统计以来,该地区的流浪人数已经上涨了141%,远超同期总人口的增长幅度。

大温哥华地区“家园重建”社区顾问委员会主席洛琳·科帕斯指出:“大温地区的无家可归问题扩张速度已经超过了城市人口的增长,说明现有的庇护系统已经不堪重负。” 她强调提前发布这些数据是为了让相关组织、社会服务部门以及政策制定者能够及时掌握现状,合理规划、筹资并启动援助项目。

此次统计调查分为“有庇护”和“无庇护”两类。 “有庇护”指的是在指定时间内居住在紧急避难所、临时或极端天气庇护所、过渡性住房、临时安置旅馆,或是医院、拘留所、戒毒机构等地方的人,这些人没有固定住所可回。“无庇护”指的是在该时间段露宿街头、公园、车内,或者暂时睡在别人的沙发上。

温哥华市区无家可归人数创历史新高,达到2,715人,比两年前增长了12%。周边城市Delta和White Rock增幅最猛,分别增长70%和53%。

数据显示,约有22%的无家可归者是老年人(65岁及以上),而2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比约为6%。最令人关注的是原住民群体:虽然原住民仅占整个大温人口的2.4%,但在流浪人口中却高达34%。

大温原住民无家可归问题委员会主席大卫·威尔斯呼吁:“这个数据就是对所有级别政府的警钟——必须将防止无家可归问题放到优先级上。” 报告还揭示,原住民群体中有54%的人露宿街头,也就是说完全生活在户外、没有任何庇护设施。而非原住民的露宿比例为42%。

随着夏季临近和住房压力持续上升,政府和社会各界如何行动将直接关系到上千人的生存状况。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温哥华的住房危机已经成为一个长期且复杂的难题。高昂的房价、租赁成本飙升和低廉公共住房供应都为无家可归人口创造了恶劣环境。与此同时,原住民群体面临着独特的挑战,例如殖民历史造成的代际创伤、系统性歧视和社会孤立。这些因素共同导致温哥华原住民无家可归人口比例远超其他群体。

进一步了解问题:

  • 住房成本: 温哥华一直被公认为加拿大最昂贵的城市之一,租金和房价都居高不下,使得许多人难以负担住房费用。
  • 低廉公共住房供应: 温哥华的公共住房供给严重不足,无法满足所有需要的人群需求。等待公共住房的时间通常非常长,而且标准也相对较低。
  • 原住民权益: 温哥华原住民群体在历史和社会层面上都面临着歧视和不公平待遇,这导致他们在教育、就业和医疗等方面都更容易遭受困扰。
  • 毒品滥用与心理健康: 温哥华的毒品问题严重,许多无家可归者也同时患有心理健康问题,这些因素相互加剧,使得摆脱困境更加困难。

政府和社会机构可以采取哪些行动?

  1. 增加公共住房供应: 政府需要加大力度建设低廉的公共住房,并提供更多租金补贴政策来帮助低收入人群负担住房费用。

  2. 针对原住民群体提供专门服务: 需要制定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来解决原住民无家可归问题,例如提供文化敏感型住房和服务,并加强与原住民社区的合作。

  3. 提高对毒品滥用和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能力: 需要增加戒毒设施、心理咨询服务等资源,帮助无家可归者克服这些问题并重新融入社会。

  4. 加强社会安全网: 政府应该完善社会安全网,提供更多的失业救济、食物援助和其他福利,帮助那些处于困境的人群渡过难关。

温哥华无家可归人口问题的复杂性和严峻性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