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刑讯逼供案:家属遭抓捕,真相被封锁
河北刑讯逼供致死案再起波澜:死者家属遭抓捕,警方施加“国家安全”封锁
2025年5月11日,一场震动河北的案件再次引发关注。暴钦瑞被刑讯逼供致死案的调查进程再次重启,而这次,受害者家属成为了新的被告人。石家庄市公安局以涉嫌寻衅滋事罪将暴继业等6名暴家人员抓捕,随后又有3名暴家人员因涉嫌寻衅滋事、窝藏等罪名被刑拘。
2022年7月,暴钦瑞在警方审讯中被殴打致死。当年,参与实施刑讯的警察最终被提起公诉。然而,案发后,暴钦瑞的父亲及亲属也被羁押至2023年6月才获释,理由是“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令人震惊的是,在2025年3月到6月间,参与实施刑讯逼供的警察分别在保定市莲池区、望都县人民法院接受审判。然而,一些被告人表示自己只是后悔工作没了,以及对家人感到抱歉,并没有承认自己犯下了任何罪行,甚至对暴钦瑞被刑讯致死一事进行推脱。
2025年5月11日,“5·11”专案启动,重新调查暴继业等人。官方称之为“依法启动”,但外界质疑其合法性以及与2023年“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结论之间的矛盾。暴继业讲述道,此前石家庄公安曾试图让他们给实施刑讯逼供的警察写谅解书,并警告他们不要再公开反映真相,否则后果严重。
自2025年5月26日起,暴继业等人的律师再也无法会见当事人。警方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由封锁了会见通道,具体指控却一概未透露。 暴继业等人被控涉嫌聚众斗殴罪并向检察院报捕,但外界难以理解这种指控如何与“危害国家安全”相联系。
这场案件再次暴露了中国执法系统中的问题,包括暴力执法、司法不公、信息封锁等。 暴钦瑞的悲剧不仅是个人遭遇,更是一面镜子,照映着社会正义和公民权利的薄弱之处。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这场案件的复杂性,建议您阅读以下背景信息:
1. 中国刑讯逼供问题: 中国历史上一直存在着警方的暴力执法和刑讯逼供现象。尽管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试图规范执法行为,但这种问题的根深蒂固,仍然时有发生。
2. 中国司法制度的透明度: 中国的司法制度相对封闭,案件的审理过程缺乏透明度,公众很难获取完整的信息。这导致了司法公正的可信度受损,也增加了社会对权力滥用的担忧。
3. 中国网络审查: 中国政府严格控制互联网信息,限制公民获取和传播信息的自由。对于敏感事件的报道往往会被审查或封锁,这使得外界难以了解真相并形成公正的舆论。
暴钦瑞案件并非孤立现象,它反映出中国执法系统中存在的深层问题。暴力执法、司法不公、信息封锁等问题相互交织,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权责不明和监督缺失的困境。
这场案件对我们提出了几点反思:
- 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公民权利保护,加强对执法机构的监督,推动司法制度的改革。
- 需要营造一个更加透明、公正的社会环境,让真相能够得到曝光,让正义能够得到伸张。
- 我们需要共同努力,构建一个公平、公正、自由的社会。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