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瓶成“死神”:印度核磁共振检查致死

氧气瓶变成“死神”:印度男子在核磁共振检查中丧生

2018年1月27日,一场悲剧在印度发生:一名男子拉杰什·马鲁在核磁共振检查过程中不幸丧生。 他手持氧气瓶进入检查室,强大的磁场将他吸引至仪器内部,高压气体喷入他的肺部,导致他迅速死亡。仅仅十分钟后,抢救医生宣布了他的死讯。

这起悲剧引发了人们对核磁共振安全性的担忧。专家指出,尽管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对于疾病诊断十分重要,但其强大的磁场(可达地球磁场的数万倍)会对金属物品产生巨大吸引力,一旦误入检查室,可能会导致严重事故。

氧气瓶是核磁共振安全风险中最常出现的问题之一。 近年来,至少已经记录了三起因氧气瓶进入核磁仪造成的死亡事件,除了印度的马鲁,还有美国纽约和韩国金海市发生的类似事故。在这些事件中,氧气瓶被强大的磁场吸入,撞击患者头部或直接导致窒息。

令人惊叹的是,并非只有金属物品才会构成危险。 一位瑞典男护士身穿含有金属配重物的负重背心,也差点被核磁仪吸住脖子。即使看似无害的沙袋,如果里面填充了铁砂增加重量,在磁场中也会变成“飞弹”,造成不可预知的伤害。

马鲁事件中的致命因素是管理疏忽和护工的错误认知。 尽管亲属反复询问,但这位护工始终认为携带氧气瓶进入检查室安全,因为仪器尚未开启。然而,核磁仪强大的静磁场始终处于开启状态,任何时候都存在风险。

为了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医院应该完善管理流程、加强人员培训,同时患者和家属也需要配合进行金属物品检查。 即使严格执行,人工检查也无法保证100%的安全,因此建议使用专门针对铁磁性物品的探测器进行辅助检测。

核磁共振对疾病诊断非常重要,但只有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才能确保安全。 请记住,任何时候都不要轻易靠近核磁共振仪。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核磁共振成像 (MRI) 是一种利用强大磁场和无线电波来生成人体内部图像的技术。它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各种疾病,如脑肿瘤、脊髓损伤、骨折等。虽然 MRI 对医疗诊断非常重要,但其强大的磁场也会带来潜在危险。

磁场效应: 核磁共振仪使用的磁场强度可达地球磁场的数万倍。这种强磁场会吸引金属物体,甚至可以将它们吸入体内。 因此,进入检查室前必须彻底检查自身和携带物品,确保没有金属部件。

常见的危险物品: 除了氧气瓶外,其他常见危险物品包括:

  • 手机、手表、项链、戒指等带有金属部件的个人饰品: 这些物品可能会被磁场吸引并造成伤害。
  • 医疗植入物: 如心律调节器、骨钉、人工关节等。 某些植入物可能与 MRI 磁场发生相互作用,产生不可预知的风险。

安全措施: 为了确保核磁共振检查的安全性,患者和家属应严格遵守以下安全措施:

  • 告知医生所有金属物品和医疗植入物的情况: 确保医护人员能做出合理的评估和处理方案。
  • 在进入检查室前进行彻底的身体检查和随身物品检查: 检查衣物、口袋、鞋子等部位,确保没有隐藏的金属物品。
  • 遵守医护人员的指示: 认真听从医护人员的讲解和指导,严格按照规定操作。
  • 不要试图移动或触碰核磁共振仪设备: 除非是专业人员,否则切勿擅自操作机器。

如果出现异常情况: 如果在检查过程中有任何不适感或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