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控诉司法不公 痛斥羁押禁见煎熬

柯文哲控诉司法不公 痛斥羁押禁见身心煎熬

前台北市长柯文哲因涉及京华城案遭求刑28年半,其于8日通过社交平台发声,强烈批评司法系统。他表示,期待真相的还原变得异常困难,台湾司法体系面临着严峻挑战。

柯文哲指出,从去年9月至今长达11个月的时间里,他遭受羁押禁见之苦。他在法庭上控诉检方不断编造证据,起诉补充理由竟达到第20次,即使多位证人已经出庭澄清,检方依然坚持其说法。 他痛斥检方将他的与下属间正常的对话穿凿附会成他知情且预谋, 质疑司法正视真相的可能性。

面对长达11个月的羁押禁见,柯文哲以自身经历揭露监所的严峻现实。他描述酷暑天气下狭小的舍房,高温难耐,连管理人员也难以忍受,曾请求采购大型电扇改善环境。 他强调,“禁见”不仅意味着关押,更意味着与外界所有联系被切断,亲友探视、通信自由都被限制,用完全的孤立和极度的精神压力迫使他认罪。

柯文哲在文中表达了强烈的痛苦和不平之情,他质疑“期待司法还原真相这么难”到底是什么世界?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柯文哲的控诉,以下是一些需要了解的背景信息:

  • 京华城案: 这是一个涉及贪污、洗钱等罪行的重大案件,涉及多名政治人物和企业高层。柯文哲被指控在担任台北市长期间,利用职权为相关企业谋取利益,并从中获利。
  • 台湾司法体制: 台湾的法制体系以刑事诉讼为主,强调证据的客观性。然而,近年来,一些案件出现延长审判时间、反复起诉补充理由等现象,引发对司法效率和公正性的质疑。
  • 羁押禁见制度: 台湾的羁押禁见制度规定,某些罪行严重者需要被拘留,且期间与外界通讯和探视受到限制。

理解柯文哲控诉的关键在于:

  1. 他指责检方“编造证据”和“穿凿附会”,认为其诉讼行为缺乏真实性,旨在达到定罪的目的。
  2. 他强调羁押禁见的严酷现实,包括高温难耐的舍房环境和与外界完全隔离的状况,导致精神压力巨大。
  3. 他质疑司法体系是否能够公正地还原真相,并表达了对自身遭遇的不平之情。

柯文哲的控诉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台湾司法体制的讨论,包括:

  • 检方在证据收集和起诉过程中的行为规范
  • 司法效率和审判透明度问题
  • 羁押禁见制度是否过于严苛
  • 如何保障被指控者的人权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