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吃得晚 恐致糖尿病风险升高
晚饭吃得晚与糖尿病风险增加:德国研究揭示
近日,一项来自德国的研究表明,晚饭时间过晚可能与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有关,从而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这项研究纳入了92对成人双胞胎,平均年龄31.9岁,体重指数22.8 kg/m2。研究人员通过5天的饮食记录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分析了进餐时间、进食频率、每日卡路里分布等进食时间模式相关参数以及血糖参数。
研究结果显示,热量中点的时间(即每天摄入总热量的一半所对应的时间点),越晚与较差的胰岛素敏感性显著相关。CCM越晚,Stumvoll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越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越高,同时空腹胰岛素水平也更高。 即使在调整性别、年龄、每日能量摄入和睡眠时间后,结果依旧如此。较晚的CCM还与较高体重指数和大腰围相关。
此外,研究还发现,进食第一餐的昼夜节律、热量中点以及与进食时间模式相关的大多数睡眠参数等均受到中到高度遗传因素的影响。
该研究提示,调整主要热量摄入的时间到较早的时间点,或许可以改善葡萄糖代谢,降低糖尿病风险。然而,由于遗传因素可能影响进食时间干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具体实施方案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 胰岛素敏感性: 这是身体对胰岛素的反应能力,指葡萄糖进入细胞的速度。胰岛素敏感性越低,身体就越难利用血糖,更容易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 胰岛素抵抗: 当身体无法有效地使用胰岛素时,就会出现胰岛素抵抗。这种情况下,胰腺需要分泌更多胰岛素来维持正常血糖水平,最终可能会导致胰腺功能衰竭和糖尿病的发生。
- HOMA-IR (家庭胰岛素抵抗指数): 一种评估胰岛素抵抗程度的指标。HOMA-IR值越高,代表胰岛素抵抗越严重。
研究的局限性
虽然这项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见解,但也有一些局限性需要考虑:
- 样本量: 研究仅纳入92对成人双胞胎,样本量相对较小,无法完全代表整个人群。
- 观察性研究: 该研究为观察性研究,不能确定晚饭时间是否是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的直接原因。其他因素,例如生活方式、基因等,也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
- 文化差异: 研究样本来自德国,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可能存在差异,需要谨慎推广研究结论。
未来研究方向
为了更好地了解晚饭时间与糖尿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未来的研究可以:
- 增加样本量,扩大样本范围,包括不同年龄、性别、种族等群体。
- 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明确晚饭时间干预的效果。
- 调查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基因、生活方式、环境等,以全面评估糖尿病风险的危险因素。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