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阄决定员工去留 公司被判违法

抓阄决定去留?法院:公司行为违法!

近日,江苏无锡的一起案件引发关注:一家物业公司因项目撤销,采用抓阄的方式决定员工去留,最终导致一名司机于磊被“裁员”。此举在法庭上遭到了严厉的指责。法院认定公司行为违法,应支付赔偿金1.8万元。

于磊于2021年12月入职该公司,担任司机工作。2023年7月,公司突然通知于磊等三名司机,因项目撤销岗位减少,三人需要通过抓阄决定去留。最终,于磊抽到了“离开”的签字,被要求于8月1日起不再上班。

面对这样的情况,于磊认为公司行为违法解除劳动关系,并提起诉讼。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在非法定情形的规定下,不能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该物业公司因业务调整无法为于磊等人提供原工作岗位,本应与员工协商调整工作岗位或协议一致解除劳动关系并支付经济补偿,而非采用抓阄的方式。

法院判决认为,该公司采取抓阄的方式决定劳动者去留,违反了劳动关系平等自愿原则,且于磊并不属于用人单位可以单方辞退的情形,故认定该物业公司属于违法解除双方之间劳动关系,应支付赔偿金1.8万元。

二审法院维持原判。法官提醒,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做了明确的列举式规定,旨在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性、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用人单位在法定情形外另行制定的解除条款,只能是对法定解除权的合理解释和延伸,不得超出必要范畴。

本案提醒企业,在面对业务调整等情况下,应依法履行职责,与员工协商沟通,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处理劳动关系。不可简单粗暴地采取抓阄等方式裁员,既违反法律规定,也损害了自身形象和声誉。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 劳动合同的解除需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的,例如双方法定解除、一方违反合同等。在这些情形以外,用人单位不能单方面解除劳动关系。
  • 企业在业务调整的情况下,需要与员工协商调整工作岗位或协议一致解除劳动关系并支付经济补偿,而非采用抓阄等方式裁员。

2. 抓阄决定去留的危害:

  • 违反了劳动关系平等自愿原则:抓阄是一种随机的方式,不考虑个人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可能导致优秀员工被淘汰,劣势员工得以保留,不利于企业发展。
  • 损害企业形象和声誉:粗暴的裁员方式会给企业带来负面舆论,影响人才引进和客户信任。

3. 企业处理劳动关系应遵循的原则: * 合法合规:一切操作必须遵守法律法规,不得采取违法手段。 * 平等尊重:对待所有员工要公平公正,不歧视任何个人。 * 协商沟通:在发生重大变动时,应与员工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总结:

本案提醒企业,处理劳动关系需要严格遵循法律规定,不能采取粗暴、不合理的方式裁员。企业要注重人才培养和留存,建立公平合理的劳动制度,维护良好的劳动关系环境。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