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警告:降息恐推高房价
加拿大央行警告:降息或推高房价,可负担性需靠供应增加
加拿大央行行长蒂夫·麦克勒姆近日在墨西哥城演讲中传递了对房市的严峻信号,暗示市场预期未来降息以缓解按揭压力的政策可能会适得其反,反而推动房价上涨。
麦克勒姆强调,尽管货币政策无法直接增加住房供给,但它对“住房需求有直接影响”。他将住房问题纳入央行即将进行的2026年政策审查框架,并明确指出:降息虽然可减轻部分买家支付压力,但也会刺激需求,从而推动房价上涨。
这一转变体现了央行从过去将住房问题视为核心通胀管理之外独立议题的看法转变为将住房需求纳入通胀视角进行衡量。
加拿大每年新增居民数量约为新建住房数量的两倍,供应受限的环境下,货币刺激对住房可负担性的效果有限,同时存在通胀风险。降息或可降低持有成本,但会加剧竞争并推高房价。央行似乎意识到这种动态带来的问题多于解决方案。
麦克勒姆强调,高不确定性意味着“我们对基础情景预测的权重减轻,对风险情景的权重增加”,因此采用了多情景而非单一预测方法。这一方法现在延伸到住房政策上,未来降息必须考虑对住房需求的潜在通胀影响,而非假定其可改善可负担性。
这场转变对市场预期有重要影响。行业普遍认为降息必然有助于住房可负担性,但央行明确视这种假设为误导。买家现在面对的是一个将降息可能带来的住房负面影响纳入考量的央行,而不是等待利率松动来减轻住房成本。
可负担性改善必须依赖供应增加、收入增长或市场自我调整,而非宽松信贷条件。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 加拿大房价泡沫: 加拿大近年来经历了严重的房价上涨,部分地区甚至出现“泡沫”现象。高房价导致居住成本过高,挤压了许多家庭的收入预算。
- 央行的货币政策: 央行主要通过调整利率来影响经济发展,例如降低利率可以刺激消费和投资,但也会带来通胀风险。
- 住房供应问题: 加拿大的住房供应一直难以满足居民需求,部分地区存在严重供需缺失现象。
更深入的思考
麦克勒姆行长的警告并非空穴来风。近年来,加拿大央行的降息政策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房价上涨, exacerbating the housing affordability crisis. 同时,宽松信贷条件也助长了购房者过度杠杆化风险,为未来市场波动埋下了隐患。
这引发了一些重要思考:
- 宏观调控和微观激励: 单纯依靠货币政策难以有效解决住房问题,需要结合其他政策手段,例如增加住房供给、完善税收政策、鼓励租赁市场发展等。
- 不同地区差异: 加拿大各地的房价水平和市场情况存在差异,央行的政策决策应更加针对性,避免一刀切的措施造成负面影响。
- 可负担性与经济增长: 如何平衡住房可负担性和经济增长的目标是一个复杂的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寻找解决方案。
麦克勒姆行长强调多情景分析方法,体现了央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认识。 尽管降息政策可能短期内缓解按揭压力,但其长期影响尚不明朗,需要更加谨慎地权衡利弊。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