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提升贵金属交易大额交易门槛

央行提高贵金属、宝石交易大额交易门槛至10万元

为有效防范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了《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该办法自8月1日起施行。其中一项重要规定是将客户单笔或日累计金额人民币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或者等值外币现金交易,纳入须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提交大额交易报告的范围。

相比之前《关于加强贵金属交易场所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工作的通知》中规定的5万元门槛,本次新规将大额交易“门槛”提升至10万元,旨在进一步加强对贵金属和宝石行业的反洗钱监管力度。

除了提高大额交易报告的门槛外,《管理办法》还强调从业机构应遵循“了解你的客户”原则,根据客户特征、交易活动性质和洗钱风险状况等因素,开展客户尽职调查。此外,无论金额大小,一旦发现可疑交易也需及时上报。

具体而言,以下情况需要开展客户尽职调查:

  • 客户单笔或者日累计金额人民币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或者等值外币现金交易;
  • 有合理理由怀疑客户及其交易涉嫌洗钱活动;
  • 对先前获得的客户身份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完整性存在疑问。

《管理办法》明确,受到新规约束的从业机构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从事贵金属和宝石现货交易的交易商。此外,该办法还针对恐怖组织名单、联合国制裁对象等三类主体,规定一旦发现需立即停止服务并限制资金转移。

专家指出,由于贵金属交易金额大、流通性强等特点,一直以来就被国际社会视为洗钱和恐怖融资高风险领域。此次央行发布新规,进一步规范了贵金属和宝石行业的运营,加强了对洗钱犯罪的防控力度,将有助于维护金融安全稳定。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 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 (AML/CFT) 的基本概念: 洗钱是指将通过非法活动获得的资金合法化,而恐怖融资则是为恐怖组织提供资金支持的行为。国际社会高度重视 AML/CFT,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来打击这些活动。
  • 贵金属和宝石交易的特点: 由于贵金属和宝石价值高、流动性强、交易方式多样,成为洗钱和恐怖融资的潜在工具。

新规将如何具体实施?

《管理办法》强调,从业机构应建立健全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制度,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具体来说,包括:

  • 加强客户身份核实: 从业机构应严格审查客户的身份证件、交易目的等信息,确保客户身份真实可靠。
  • 记录交易细节: 所有贵金属和宝石交易都需详细记录,包括交易金额、时间、交易对手方等信息。
  • 定期报送大额交易报告: 当客户单笔或日累计交易金额达到10万元以上时,需要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提交大额交易报告。
  • 开展可疑交易调查: 一旦发现可疑交易行为,从业机构应及时启动调查程序,并向上级监管机构进行汇报。

新规对行业的影响?

此次央行发布的《管理办法》,将加强贵金属和宝石行业的监管力度,提高行业的合规性水平。对于从业机构来说,需要加大投入,完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体系,才能顺利适应新规的要求。同时,该新规也能够有效地打击洗钱犯罪,维护金融安全稳定。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