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围殴华裔男子案少女获缓刑
多伦多少女围殴致死华裔男子案:获判9个月缓刑
近日,加拿大多伦多一名少女因参与围殴致死一名无家可归华裔男子肯尼斯·李(Kenneth Lee)一案被判处9个月缓刑。法官在量刑时考虑了被告此前已被羁押及居家软禁的时间。这名少女原本将因过失杀人罪受审,但在上个月,她对较轻的“袭击罪”认罪。
案发于2022年12月,59岁的肯尼斯·李在多伦多市中心一处小公园内与一名朋友遭遇一群青少年。监控录像显示,这名少女亲眼目睹其他人对李进行拳打脚踢,甚至踩踏头部。她自己则朝李扔出一个小物品,并在其他人对李大喊、吐口水时,用手机拍摄了他满脸是血的画面。攻击尚未结束时,这名少女离开了现场,并在约两分钟后返回,却发现涉案袭击人群已离开。据法庭披露,一名庇护所工作人员曾请她去拦救护车,她也确实照做了,然后离开现场继续寻找那群人。救护人员将李送往圣迈克尔医院(St.,Michael’s,Hospital),他于2022年12月18日凌晨不治身亡。
控方认为这名少女在袭击中所扮演的角色虽不及其他被告严重,但仍需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他们指出,就在当天晚上,这名少女还在多伦多地铁系统中无缘无故袭击两名女性,说明她参与攻击并非“一次性判断失误”。
辩方律师则称,地铁事件仅涉及“拉头发”,并未造成严重伤害。尽管她的当事人在案发当晚“判断力很差”,但其行为仍属于“年轻人无知的冲动表现”,不值得司法系统再进一步干预。他们强调,公园袭击的监控录像显示,当李遭受致命伤害的关键时刻,这名少女并未在场;并指出她确实协助联系了救护车。辩方律师还说,这名少女在羁押期间曾遭遇脱衣搜查,后来在极其严格的保释条件下生活,期间警方多次登门检查,已经承受了足够惩罚,不应“再继续受苦”。
安省高等法院法官菲利普·坎贝尔(Philip,Campbell)表示,司法程序尽快终结对这名少女是有利的,但她仍需受到一段时期的监督,以确保继续走在正轨上。
此前警方先后逮捕了8名年龄在13至16岁之间的女孩,并以二级谋杀罪起诉。目前为止,已有7人认罪获改判较轻罪名:其中5人认罪过失杀人,1人认罪袭击罪,另1人认罪持武器袭击及导致身体伤害的袭击罪。最后一名女孩正在等待本月稍后法官独立审理的裁决。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
加拿大法律体系: 加拿大法律体系与中国有所不同,例如量刑标准、罪名定义等方面存在差异。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更好地解读案件细节和判决结果。
-
“过失杀人” 和“袭击” 的罪名区别: “过失杀人” 指的是由于疏忽或不当行为导致他人死亡,责任程度较高;而“袭击” 则指攻击他人造成伤害或恐惧,责任程度相对较低。案件中被告认罪的较轻罪名体现了司法对她的态度和量刑标准。
-
加拿大青少年犯罪: 加拿大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态度较为宽松,通常倾向于进行教育矫正而非严厉惩罚。缓刑判决是常见的做法,旨在帮助青少年悔改并重新融入社会。
案件后续影响:
此案引发了加拿大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围绕着青少年犯罪、暴力问题以及司法制度的公平性展开激烈辩论。
- 对暴力问题的反思: 许多人呼吁加強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技能培训,以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 对司法制度的质疑: 有些人认为缓刑判决过于轻柔,无法体现案情严重性,也难以给受害者及其家属带来 justice。他们呼吁提高对青少年犯罪的惩罚力度。
社会各界反应:
- 被害人家属: 被害人家属对于判决结果表示不满,认为这名少女并未真正承担责任。
- 反暴力组织: 反暴力组织谴责这一事件,并呼吁加強社会对青少年问题的关注和支持。
- 法律专家: 法律专家则从司法角度分析了案件的复杂性,指出缓刑判决并非简单轻视犯罪行为,而是考虑到了少女的年龄、背景以及未来发展等因素。
结语:
此案再次警示我们,社会需要重视青少年问题的根源,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引导,才能有效预防类似暴力事件的发生。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多伦多少女围殴致死华裔男子案:获判9个月缓刑
... 以下是一些网友对这篇文章的一些评论:
- “加拿大司法系统真是先进!” “只要认罪,再严重的罪行都能轻判甚至免于刑罚。难道杀人犯只需要反省一下就能原谅了吗?”
- “9个月缓刑?这不是奖励行为吗?” “看来在加拿大打人很便宜,只要你长得可爱就没事儿。”
- “这群女孩的父母真是太失败了!” “没有教育好孩子,让她们从小就变得如此粗鲁无礼。他们应该为此承担责任。”
- “监控录像显示女孩参与围殴,但最终她只是‘一次性判断失误’?" “看来‘青少年冲动’是加拿大法庭最常用的借口了。”
- “说好帮联系救护车就不算犯罪了吗?” “这简直是颠倒黑白!如果肯尼斯·李能活下来,就不会有人提起这件事吧?”
- “地铁事件仅仅是‘拉头发’?" "看来加拿大定义轻微暴力标准很高啊。"
...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积极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