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卡车维修工被困VIN诈骗阴谋一年半

多伦多卡车修理工被困VIN欺诈阴谋一年半

多伦多一名卡车修理工福勒(Steve,Fowler)在过去一年半里遭遇了一场令人匪夷所思的噩梦:他频繁被警方截停,原因竟是他的车辆VIN码被用于一场日益常见的汽车识别码欺诈案。更糟糕的是,警方和安省服务局之间的协调不畅导致福勒陷入漫长的“皮球踢法”,最终只有媒体介入才帮助他解决问题。

自2023年12月起,福勒驾驶的2020款RAM皮卡多次在多伦多及周边地区被警方拦下。每次警察都会声称他的车牌存在问题,但福勒都能出示合法车辆文件并获释。尽管他没有遭受经济损失,但这频繁的截停让他深感困扰。福勒回忆说:“(截停)几乎每隔一周就会发生一次,大约一年半里发生了20到30次。”直到最近,他才意识到自己成为VIN欺诈的受害者。

VIN欺诈通常涉及盗窃汽车后将其伪装成合法车辆出售。犯罪分子会盗取与目标车辆品牌和型号相匹配的VIN,以掩盖非法交易。VIN验证公司(VIN,Verification,Inc)的瑟维斯(Dan,Service)表示,由于将车辆出口至海外日益困难,VIN欺诈在加拿大愈发猖獗。他指出,仅在安大略省,就有约12.7万辆汽车存在重复VIN。

福勒多次前往安省服务局求助,却屡遭推诿。每次工作人员都要求他去找警察,而警察又建议他回服务局,如此循环往复,使他如同一个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最终,通过信息公开申请,福勒查明自己的车辆VIN出现在一辆被安省伦敦市警方查获的车辆上。调查显示,多伦多以东皮克林(Pickering)的一家安省服务局曾通过第三方授权将他的卡车所有权记录转移给他人。可这一切全都和福勒无关,根本是一场伪造身份的诈骗行为。

这一发现揭开了警方频繁拦截他的原因:他的车辆在交通部数据库中被标记为拥有重复VIN。然而,即便掌握证据,福勒仍需要不断与安省服务局、交通部及警方沟通,才能证明车辆的合法性。最终,万般无奈之下,福勒只能寻求媒体帮助,将遭遇捅给了CTV。到今年8月中旬,南辛科警方终于采取行动,对福勒车辆进行检查,并确认其合法性。这一检查使交通部数据库得以更新,福勒也成功换发了新车牌。

尽管福勒的案件得到解决,VIN欺诈仍是加拿大汽车行业的严峻问题。瑟维斯指出,此案凸显政府在应对无辜民众卷入此类骗局时,仍需采取更多措施保障车主权益。安大略省去年秋天已开始限制部分类型的VIN篡改行为,但皮克林服务中心记录被篡改的具体责任人仍未查明。

福勒的故事提醒公众,汽车所有者需提高警惕,同时呼吁当局改进信息共享和处理流程,以防无辜车主再次陷入类似困境。在加拿大,随着VIN欺诈手法日趋复杂,类似福勒的案例可能仍会发生。这不仅对个人造成困扰,也对交通管理和汽车交易体系提出严峻挑战。专家呼吁,只有政府、警方及汽车服务机构协同合作,才能真正保护合法车主的权益。##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 VIN码 (Vehicle Identification Number) 是每辆汽车都具有的唯一识别代码,就像人类的身份证一样。它包含了车辆制造商、车型、生产年份等重要信息。
  • VIN欺诈 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篡改或伪造VIN码来掩盖盗窃车辆的真实身份,使其看起来像合法车辆进行交易的行为。

了解以上概念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本文讲述的福勒遭遇的困境。

专家观点:需要更有效的防范机制

福勒的故事并非个案,VIN欺诈在加拿大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瑟维斯表示,安省去年秋季开始限制部分类型的VIN篡改行为,但这一措施对解决问题仍显不足。他呼吁政府采取更有效的措施,例如:

  • 加强信息共享: 提高安省服务局、交通部和警方之间的信息共享力度,以便更快地识别和调查VIN欺诈案件。
  • 完善数据库管理: 确保交通部的车辆数据准确无误,及时更新VIN码信息,避免出现重复或伪造的VIN码。
  • 加大打击力度: 加强对VIN欺诈犯罪分子进行侦查和处罚,提高违法成本,有效震慑犯罪行为。

此外,瑟维斯也建议车主们在购买二手车辆时注意以下几点:

  • 仔细核对车辆信息: 确保车辆的VIN码与行驶证、保险单等重要文件相符。
  • 通过可靠渠道购买: 尽量选择正规的汽车经销商或平台进行交易,避免落入骗子圈套。

福勒的故事提醒我们:

福勒的遭遇令人惋惜,但也敲响了警钟。VIN欺诈不仅对车主造成困扰,也可能影响交通安全和社会秩序。 政府、警方和汽车服务机构需要共同努力,加强监管和合作,才能有效防范此类犯罪行为,保障公众利益。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