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六户住宅政策引发市府与联邦僵局
多伦多市长与联邦政府“僵持”:六户住宅政策引发争议
加拿大多伦多市长邹至蕙(Olivia Chow)引发争议,她拒绝执行之前与联邦政府达成的协议,即在全市范围内允许建造“六户住宅”(sixplex)。 尽管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Mark Carney)的住房部长内特·厄斯金-史密斯(Nate Erskine-Smith)警告称,若多伦多不批准该政策,联邦将收回1.2亿加元资金中的四分之一(3000万加元),邹至蕙依然乐观地表示:“我不觉得联邦会收回钱”。
她甚至自信地说“我们市政府比联邦政府还要有雄心”,并认为现任住房部长、前温哥华市长罗品信(Gregor Robertson)应该理解事情的复杂性。 然而,多伦多市议会最终只允许在25个选区中的9个建六户住宅,许多议员担心这种住宅类型会破坏社区和加剧基础设施压力。
一些议员批评说,“居民不满意把六户住宅强行塞进原本就不适合盖这种房子的社区”,并担忧其会推高房价,让低收入家庭更加难以买房。 然而,许多多伦多年轻人并不认同这种观点。他们认为六户住宅是一种更舒适、更实惠的居住选择,尤其对于那些无法负担独立屋的人来说。
邹至蕙的支持者多是70年代购买房产、如今因房价上涨而获益的人群,他们难以理解年轻一代的住房困境。 因此,她的做法被一些人视为“大胆”,甚至比她试图推动六户住宅政策时还要大胆。
前温哥华市长罗品信作为联邦住房部长被任命后一直保持沉默,这次多伦多事件可能让他感到尴尬和不满。 如果他想在任期内有所作为,他就必须兑现前任住房部长的警告。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 六户住宅政策: 这类建筑允许在单一房产上建造最多六个独立单元,旨在增加住房供给,缓解加拿大日益严重的住房短缺问题。
- 多伦多市政政治: 多伦多是一个多元化城市,拥有广泛的社会利益和政治观点。市议会成员来自不同背景,他们的决策常常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 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加拿大的联邦制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的自主权,但在住房政策方面,联邦政府也试图通过资金和政策引导地方政府制定符合其目标的方案。
文章后续内容:
邹至蕙拒绝执行联邦政府协议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支持她决定的民众认为,市长应该优先考虑当地居民的需求,而六户住宅可能加剧城市拥堵和资源压力。他们呼吁市政府更多关注公共交通建设、社区设施完善以及租房补贴等措施,以真正解决住房问题。
另一方面,反对彼女の决定的民众则批评她对联邦政策的漠视,认为她的行为将损害多伦多的国际形象并导致资金流失。他们强调,六户住宅政策是加拿大政府推动住房可负担性的重要举措,多伦多应该积极配合,共同应对住房危机。
这场争议也反映出加拿大社会对住房问题的复杂看法。有些人认为需要更多市场自由,鼓励建造各种类型的住宅以满足不同需求;而另一些人则更侧重于政府干预,通过保障租金、提供公共住房等措施来确保所有人的住房权益。
联邦政府目前尚未明确如何应对多伦多的态度转变。如果联邦政府真的收回部分资金,这将对多伦多市政府的预算造成影响,同时也可能引发更大的政治争议。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