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热疫情重现 世卫组织紧急呼吁
基孔肯雅热疫情重演!世卫组织紧急呼吁各国采取行动
当地时间22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消息称,与印度洋地区相关的新一轮基孔肯雅热疫情已蔓延至欧洲及其他大洲。该组织紧急呼吁各国立即采取行动,避免20年前那场席卷全球的基孔肯雅病毒疫情重演。
本轮疫情始于2025年初,重灾区仍是此前受创的印度洋岛屿:留尼汪、马约特和毛里求斯,目前留尼汪岛上已有约三分之一的人口感染。病毒现正向马达加斯加、索马里、肯尼亚等地传播,并在东南亚(包括印度)出现流行态势。
令人担忧的是,欧洲输入性病例激增,且已出现本地传播。自5月1日以来,法国本土已报告约800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法国南部多个地区已确认12起本地传播事件,即感染者并未到过流行区,而是被当地蚊虫叮咬所致。此外,意大利近期也报告了一例本地感染病例。
世卫组织医学官员在日内瓦表示:“我们正在目睹历史重演。” 该官员将本轮疫情与2004至2005年的该病疫情进行对比——当时疫情最初集中在小岛地区,影响近50万人,随后扩散至全球。目前,全球119个国家的约56亿人生活在该病毒威胁之下。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病毒性疾病,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患者感染后通常会在4至8天内发作症状,包括发烧、严重关节痛、关节肿胀、肌肉疼痛、头痛、恶心、疲劳和皮疹等。大多数患者感染后能完全康复,但幼儿和老年人可能会出现重症甚至死亡。
针对治疗方法,世卫组织指出,目前还没有特异性抗病毒药物,临床治疗主要包括用退烧药和镇痛药来治疗发热和关节痛,同时患者需要大量饮水和多休息。此外,目前有两种基孔肯雅疫苗已被推荐用于几个国家的高危人群,但尚未广泛使用。
世卫组织强调,避免被蚊子叮咬是防止基孔肯雅病毒感染的最佳保护措施。公众应采取措施减少蚊虫滋生环境,例如定期清理积水容器、处理废物等。 在疫情期间,还可以喷洒杀虫剂以杀死成年蚊子。此外,人们在传播区域外出时尽量减少皮肤暴露,使用纱窗和纱门等防止蚊子进入室内,并根据具体情况使用驱蚊药剂等。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基孔肯雅热疫情的现状与以往不同之处在于全球化的加速加剧了病毒传播的速度和范围。过去,疫情主要局限于非洲岛屿地区,但如今随着国际旅行和贸易的频繁往来,病毒更容易跨越国界迅速蔓延。此外,气候变化也导致蚊虫滋生范围扩大,为病毒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环境。
面对这种复杂的局面,世卫组织呼吁各国采取多方面行动:
- 加强监测和 surveillance: 加强基孔肯雅热病毒的监测和调查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发展趋势,并对感染者进行隔离和治疗。
- 开展宣传教育: 加强公众对基孔肯雅热的了解,普及预防知识,提高人们自我保护意识,减少病毒传播风险。
- 加强医疗资源保障: 储备充足的疫苗、抗病毒药物等医疗物资,为疫情应对做好准备。
- 国际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分享信息和经验,共同应对全球基孔肯雅热疫情挑战。
除了世卫组织的呼吁,各国政府也应加大投入,加强基孔肯雅热的防控工作。
个人层面: 为了保护自身安全,公众应密切关注疫情动态,提高自我防护意识,采取以下措施:
- 避免被蚊虫叮咬: 出门时穿长袖衣裤,使用驱蚊剂,在户外活动时尽量避开蚊虫活跃时间段。
- 保持室内卫生: 定期清理积水容器,处理废物,减少蚊虫孳生环境。
- 注意个人卫生: 经常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降低感染风险。
基孔肯雅热疫情的重演再次提醒我们,全球健康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只有各国政府、国际组织以及个人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控制疫情蔓延,保障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