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商行净息差倒挂,转型之路漫漫

净息差"倒挂"困扰城商行:转型之路漫漫,破局之道何在?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净息差持续回落、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成为行业难题。而规模相对较小的城农商行,因自身结构和经营特点,压力更为突出。

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兰州银行净息差为1.46%,不良贷款率高达1.81%,差值达到-0.35%,成为已披露一季报的上市城商行中不良率最高的银行。尽管该行业绩实现正向增长,不良率较2024年末下降了0.02%,但“倒挂”现象依然存在。

兰州银行表示,近年来该行通过构建多维度风险管控模式、强化源头管控等措施来提升信贷资产风险管控能力,但转型之路并不容易。

净息差与不良率的"倒挂"不仅仅意味着经营压力加大,更说明银行赚钱越来越难。 国信证券研报指出,银行净利润增长乏力主要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净息差持续回落、部分领域风险暴露和生息资产规模下降,其中净息差的持续下降是影响净利润增长的首要因素。

面对严峻形势,许多银行通过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加大债券投资等转型措施来对冲利差收窄的影响。华夏银行就是个例子,2024年该行投资收益占营收比重高达16.16%,但随着今年以来利率市场波动较大,投资收益转为亏损,导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14.04%。

央行也发出警示,中小银行债券投资需保持合理“度”,把握好收益与风险平衡。 专家指出,银行转型面临诸多挑战,不同银行的自身情况与能力半径也不尽相同。单纯依靠"副业"难以实现业绩可持续增长,更需要以自身实力练就更为平稳的破局方式。

上海大学上海科技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陆岷峰认为,指标“倒挂”暴露了银行业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资产端收益率持续下行与负债端成本刚性的矛盾;规模扩张模式与资本约束的矛盾;风险暴露滞后性与收益即时性的矛盾。

**陆岷峰指出,未来银行业或将加速分化,那些具备更强风险定价能力和成本控制优势的银行,才能在这场“息差保卫战”中存活下来。 **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 净息差 指的是银行贷款利息收入与存款利息支付之间的差额,反映了银行利润的直接来源。净息差回落意味着银行赚取资金成本越来越高,盈利空间被压缩。
  • 不良贷款率 是指银行贷款总额中未能按时还本付息的贷款比例。不良贷款率上升表示银行风险暴露增加,会损害银行信誉和稳定性。
  • 城商行 指的是城市商业银行,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规模相对较小,经营特点更具区域性和差异性。

破局之道:多措并举

面对“净息差倒挂”的困境,城商行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来寻求突破:

1. 加强风险控制,提升资产质量:

  • 完善风控体系,加强信贷评级和风险评估,提高贷款决策精准度。
  • 严格执行“三会一平”制度,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违约风险。
  • 积极开展不良资产处置,降低坏账率对盈利的影响。

2. 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

  • 根据自身优势,专注于特定领域或客户群体的服务,提升竞争力。
  • 加强与产业链的整合,提供更全面的金融服务,实现协同发展。
  • 积极探索互联网金融创新,拓展业务模式和盈利渠道。

3. 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压力:

  • 优化内部流程,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减少经营成本。
  • 借助科技手段,提升服务自动化水平,降低人力成本。
  • 加强管理规范化,提升整体运营水平。

4. 寻求外部支持,增强自身实力:

  • 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争取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
  • 与其他金融机构进行业务联动,共享资源和平台优势。
  • 不断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加强自身管理能力建设。

只有坚持稳健经营,不断创新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