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马斯释放六名以色列人质
六名以色列人质获释,哈马斯纠正遗体错误
2月22日——在巴以冲突停火协议框架下,哈马斯武装分子再次释放六名以色列人质,换取以色列释放602名巴勒斯坦囚犯和在押人员。这是依据第一阶段停火协议,哈马斯最后一次释放活着的以色列人质。
此次获释的人质包括:塔尔·舒哈姆(40岁)和阿维拉·门格斯图(38岁)。前者于2023年10月7日被哈马斯绑架,后者则是在2014年自愿越境进入加沙。另外三名获释的人质分别是埃利亚·科恩(27岁)、奥默·闪·托夫(22岁)和奥默·温克尔特(23岁),他们也是在2023年10月7日被绑架的。
值得注意的是,哈马斯周四之前移交以色列几具人质遗体时,有一具名为希里·比巴斯的遗体被错误认定。此事引发了以色列政府和民众强烈不满,差点危及加沙脆弱的停火局势。随后,哈马斯移交了另一具遗体,以色列证实其属于比巴斯,这才让停火协议得以继续执行。比巴斯的家人在声明中说:“我们的希里已经回家。”
哈马斯此次人质释放仪式在加沙举行,数百民众围观,一些身穿印有被以色列打死的哈马斯领导人画像的儿童登上讲台,三名获释的人质在全副武装的哈马斯武装分子押送下手持释放证书,向民众挥手致意,然后被移交给国际红十字会人员。CNN报道称,三位获释人质看起来都很消瘦,但健康状况似乎比之前获释的部分人质要好一些。
哈马斯对外展示人质,甚至在仪式中迫使某些人质发言,遭到联合国等多方组织的批评指责。有人谴责哈马斯是在让人质“游街”。哈马斯对此拒绝回应,声称他们举行仪式是为了展示巴勒斯坦人的团结。
此次是根据第一阶段停火协议释放最后一批生存的人质,而第二阶段停火的间接谈判可望在未来几天内开始。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此次人质交换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讨论。一些专家指出,尽管停火协议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巴以冲突的根本问题并未得到解决。以色列对哈马斯的军事行动仍是关键议题,而加沙地带持续存在的经济困顿和生活艰难也难以被忽略。
以下是一些你需要了解的关键背景:
- 巴以冲突的历史渊源: 巴以冲突由来已久,涉及到领土争端、宗教信仰差异以及民族身份认同等复杂因素。
- 哈马斯的政治立场与目标: 哈马斯是一个由伊斯兰教徒组成的政党和武装组织,其目标是建立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家,并在其境内实施伊斯兰法典。他们被以色列和许多西方国家列为恐怖组织。
- 加沙地带的局势: 加沙地带人口密度高,经济基础薄弱,长期受到以色列封锁的影响,生活条件艰苦,民众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理解这些背景信息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此次人质交换事件背后的复杂性和影响。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六名以色列人质获释,哈马斯纠正遗体错误
2月22日——在巴以冲突停火协议框架下,哈马斯武装分子再次释放六名以色列人质,换取以色列释放602名巴勒斯坦囚犯和在押人员。这是依据第一阶段停火协议,哈马斯最后一次释放活着的以色列人质。
此次获释的人质包括:塔尔·舒哈姆(40岁)和阿维拉·门格斯图(38岁)。前者于2023年10月7日被哈马斯绑架,后者则是在2014年自愿越境进入加沙。另外三名获释的人质分别是埃利亚·科恩(27岁)、奥默·闪·托夫(22岁)和奥默·温克尔特(23岁),他们也是在2023年10月7日被绑架的。
值得注意的是,哈马斯周四之前移交以色列几具人质遗体时,有一具名为希里·比巴斯的遗体被错误认定。此事引发了以色列政府和民众强烈不满,差点危及加沙脆弱的停火局势。随后,哈马斯移交了另一具遗体,以色列证实其属于比巴斯,这才让停火协议得以继续执行。比巴斯的家人在声明中说:“我们的希里已经回家。”
哈马斯此次人质释放仪式在加沙举行,数百民众围观,一些身穿印有被以色列打死的哈马斯领导人画像的儿童登上讲台,三名获释的人质在全副武装的哈马斯武装分子押送下手持释放证书,向民众挥手致意,然后被移交给国际红十字会人员。CNN报道称,三位获释人质看起来都很消瘦,但健康状况似乎比之前获释的部分人质要好一些。
哈马斯对外展示人质,甚至在仪式中迫使某些人质发言,遭到联合国等多方组织的批评指责。有人谴责哈马斯是在让人质“游街”。哈马斯对此拒绝回应,声称他们举行仪式是为了展示巴勒斯坦人的团结。
此次是根据第一阶段停火协议释放最后一批生存的人质,而第二阶段停火的间接谈判可望在未来几天内开始。
以下是网友对这篇文章的一些评论...:
- "哈马斯真是专业,连遗体都搞错了!还好他们还有第二个备用选项,不然这次停火协议就泡汤了!"
- “真怀疑那些获释的人质是否真的愿意被“游街”,还是被威胁了呢?毕竟哈马斯可是以“团结”著称。”
- “可怜的以色列人质,连个正常的身材都没有了,看来加沙的生活质量确实不太高啊!”
- “不愧是巴勒斯坦人,这么重视团结!哪怕是死后也要让大家知道自己是哈马斯的忠实拥趸。”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积极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