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京:从票房巨星到全网黑?
吴京从票房巨星沦为全网黑?爱国形象背后的傲慢与争议
2017年凭借《战狼2》狂揽56.8亿票房的吴京,如今却面临着全网黑的困境。8月份,一段吴京早年的采访视频被剪辑传播,他言语中展现出的自信甚至自负,在互联网上引发了广泛争议。与之对应的是,由吴京参与投资、出品并客串主演的电影《再见,坏蛋》上映后票房惨淡,最终无奈撤档,这也成为网友批评吴京的导火索。
《再见,坏蛋》讲述了一个武汉老城区收债人带领邻居们为患病小男孩实现心愿的故事。虽然故事内核温暖感人,但影片却缺乏真诚和深度,人物刻画扁平,剧情套路化,甚至演员用京片子在武汉街区演戏的尴尬也引发了吐槽。
然而更让网友反感的并非电影本身,而是吴京多年来形成的“傲慢”形象。他曾表示“我爱国你也抨击我,我不管你是谁,我爱国无罪”,这些话语在当时收获了一片赞誉,如今却被网友解读为自大狂言。更有网友翻出吴京当年吹嘘自己有多厉害的采访片段,例如“我跳过楼,你跳过吗?我让坦克压过,你压过吗?”等,这些看似炫耀的话语如今在观众眼中显得不堪入耳。
从“战狼”系列中塑造的军人形象到现实中的言行举止,吴京似乎将这份“优越感”无限扩大化,甚至高高在上地教育观众。这与他本身的努力和成就形成鲜明对比。吴京从小练习武术,付出了大量的努力才成为如今的功夫片巨星,但他在成功后却选择用一种傲慢的方式来面对粉丝和观众。
这种将角色光环蔓延到演员本人的行为,本来就是让人反感的,而吴京却更进一步地靠着这种光环傲慢的教育观众,并在主旋律电影中发挥作用。这些年,无论哪部主旋律、正能量的电影,似乎都有吴京的身影。这种“吃红利”的行为自然也遭到了观众的反感。
作为国内顶尖的动作片演员,吴京未来的发展还充满着无限可能。但要想重塑形象,赢得观众的信任,他需要反思自身,放下傲慢和优越感,用更真诚的作品来打动观众,而不是靠着“爱国”和“特种兵”的光环来自圆其说。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吴京的“爱国情怀”: 自《战狼2》爆火后,吴京逐渐将“爱国”作为自己事业的一部分,经常在公开场合表达爱国情感,并将其融入到作品中。然而,“爱国主义”本身没有错,但它往往成为吴京包装自我、赢得观众认同的一种工具,而并非真正由内心深处发出的真诚感悟。
主旋律电影的现状: 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出现了“主旋律电影崛起”的趋势,这类电影以国家和社会利益为主题,常常带有浓郁的爱国色彩。这种类型的电影在票房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也面临着内容单薄、套路化的批评。吴京作为其中的代表人物,其作品也难免受到这类电影类型本身存在的局限性的影响。
中国影评人的困境: 中国的影评环境并不成熟,评论作品往往容易陷入“政治正确”的陷阱,缺乏独立性和客观性。因此,对吴京争议行为的评价存在着差异,部分影评人选择回避敏感话题,而另一部分则勇敢地进行批评和反思。
观众的审美多元化: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中国观众的审美观念更加多元化和成熟。他们不再仅仅追求商业票房成功,更注重作品的艺术性和内涵深度。因此,对明星的评价也更加理性客观,能够看到演员自身的缺点和不足。
吴京未来的发展: 吴京拥有强大的实力和粉丝基础,但他也面临着职业生涯上的转型挑战。想要赢得更多观众的认可,他需要跳出“爱国”和“特种兵”的光环,用更具深度和内涵的作品来打动观众。
总结:
吴京的现状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它反映了中国电影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也折射出中国社会公众价值观的转变。
如果你是吴京粉丝,你会如何看待他的现状和未来?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