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老歌“原唱”争端:张碧晨、汪苏泷闹掰
十年老歌闹掰:网红言论引发张碧晨、汪苏泷“原唱”争端
一首《年轮》让昔日好友变成了对立面,一场因网红一言而引发的“原唱”争议波及众多顶流明星,引发热议。
歌曲《年轮》作为2013年电视剧《花千骨》插曲,凭借张碧晨动听的演唱和汪苏泷深情的词曲创作,迅速走红,十年间持续热度不减。然而,近日因网红旺仔小乔的一句话,这场“平静”的局面被打破。
旺仔小乔拥有两千多万粉丝,曾翻唱过《年轮》,并声称原唱是张碧晨,这一言论引发了粉丝们激烈的争吵。因为,汪苏泷不仅是词曲作者,他还亲自录制了一版男声版本,不少人手机里都存着两个版本。事件升级后,某音乐平台撤掉了张碧晨版本的“原唱”标签,引发张碧晨粉丝不满,双方工作室介入后,事情彻底失去挽回余地。
7月25日凌晨,汪苏泷发布声明称,不想再掺和这些糟心事,为让大家安心听歌,决定收回该歌曲的所有演唱授权。随后,张碧晨则回应,坚称自己是唯一原唱,并列出时间线证明女声版本比男声版本早上线半个月,并称当年合同里根本没提到“双原唱”。
这起事件不仅闹得沸沸扬扬,还将张碧晨多年前的“黑历史”翻出来,牵扯了华晨宇、张艺兴、张杰、谢娜等5位顶流。从华晨宇与花花的私生子事件到张艺兴粉丝追星过度的传闻,再到张杰和谢娜因演唱会绯闻被误解等等,这些故事都再次被提及,引发了新的讨论。
就连赵丽颖也被卷入其中,不少网友指责她和张碧晨的关系匪浅,联名攻击她。这次事情让大家更加警觉,在网络平台上言论自由和负面信息的传播问题。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这场“原唱”争端不仅涉及张碧晨和汪苏泷两人本身的权益,更揭露了网络舆论传播的复杂性以及粉丝群体对偶像的追捧和攻击的两面性。
一、 网红言论的影响力:
旺仔小乔的一句话看似微不足道,却引发了数百万粉丝的关注和讨论。 这说明网红的言论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在信息传播速度日益加快,用户对信息的判断能力受限的情况下,容易被引导或误导。
二、 原唱认定标准的模糊性:
“原唱”的概念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和争议。 对于一首歌曲来说,词曲作者和演唱者都各有贡献,谁才是“原唱”取决于不同的评价标准。 在一些平台上,“原唱”标签会根据版权信息或发布时间来确定,但这种标准也并不绝对。 这起事件恰恰暴露了现有的原唱认定机制的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三、 粉丝群体的心理特征:
张碧晨和汪苏泷各自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他们在争端中表现出的强烈情绪和立场表明,粉丝对于偶像的忠诚度和认可感十分高涨。 同样,他们也更容易被激化和煽动,从而进行攻击性和负面的评论行为。 这反映了粉丝群体的集体心理特征,需要更多理性思考和客观判断。
四、 网络平台责任:
音乐平台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应承担起引导用户正确理解信息的责任。 在处理“原唱”争端等复杂事件时,更需要注重事实核查、公正判断,避免因主观臆测或商业利益而造成不必要的误导和伤害。
五、 言论自由与负面信息传播:
这场事件也引发了对网络平台言论自由和负面信息的传播问题的思考。 一方面,用户应该享有表达意见的自由;另一方面,也要警惕一些恶意制造谣言、煽动情绪的行为。 平台方需要建立有效的机制,引导健康有序的网络舆论环境,打击负面信息传播。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