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BC省生蚝频发污染中毒
加拿大BC省生蚝频发污染中毒事件 专家称“政府不作为”
加拿大卑诗省(BC省)产出的生蚝近年来因长期受到污水污染而屡屡登上热搜,引发公众关注和担忧。多起食源性疾病案件指向同一个源头——温哥华岛的Baynes,Sound养殖区。虽然该区域拥有优美的环境和丰富的贝类资源,但长期存在的污水问题导致生蚝被污染,甚至引发中毒事件。
从2019年至今,加拿大食品检验部和美国食品药物监督管理部共发出了39次生蚝健康召回,其中超过三分之一来自Baynes,Sound。仅仅今年,美国边境就拒收了8批来自加拿大的生蚝,所有受阻的生蚝都来自该养殖区。
调查显示,最常见的病原体是诺如病毒(Norovirus),主要来源是未经处理的污水,通常来自船只、游艇或沿岸住户直接排放。尽管联邦政府曾在2024年12月发布大规模召回通知,警告生蚝“可能感染诺如病毒”,并勒令关闭Baynes,Sound养殖区,但这些措施已太迟,受污染的生蚝早已流向北美各地的餐厅、酒店、海鲜节和超市。
受害者们讲述了自己的痛苦经历:许多人食用后出现剧烈的腹痛、狂吐、头疼等症状。一些参加高档海鲜节的人群集体感染诺如病毒,近90名参与者确诊,其中16人就医,2人住院。然而实际感染人数可能远超这一数字,因为缺乏系统性的报告和监测。
温哥华岛大学养殖专家Timothy,Green直言:“政府部门互相推卸,导致Baynes,Sound的化粪池泄漏问题根本没人管。” 加拿大的生蚝监管涉及联邦、省、市多个部门,权责分散、互相推卸,让消费者和养殖户都成为了受害者。
如何安全食用生蚝?
- **认准正规渠道:**尽量从信誉良好的超市或正规餐厅购买,不要随便在路边摊或来源不明的渠道买。
- **注意新鲜度:**新鲜生蚝的壳应该紧闭,如果轻轻敲击壳体仍然闭合,说明还活着;若壳已张开且无法闭合,说明已死亡,风险较大。
- **查看标签和溯源:**正规包装的生蚝应有产地、日期、批次号等信息,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溯源。
- **储存与处理时记得低温冷藏:**生蚝必须全程冷链保存,家庭存放时要放在0–4℃的冰箱冷藏,尽量在1–2天内食用。
- **彻底加热:**在处理生蚝时,彻底加热是防止感染的最有效方法。诺如病毒和弧菌在高温下(≥90℃,至少烹煮,90,秒)才会被杀死。蒸、煮、烤时要确保生蚝肉完全变得不透明且边缘卷起。
- **生吃谨慎:**如果一定要生吃,务必选择有安全认证的餐厅或品牌,但仍无法完全排除风险。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加拿大生蚝产业与生态环境的矛盾: 加拿大一直以丰富的海鲜资源闻名,其中生蚝产量和质量位居世界前列。然而,快速发展的水产养殖业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的压力,特别是Baynes,Sound区域面临着污水污染的难题。
- 过度养殖: 高密度养殖导致营养物质堆积,加剧了废物排放问题。
- 监管漏洞: 生蚝养殖涉及多个部门管辖,缺乏统一协调机制,导致监管力度不足。
- 气候变化的影响: 温室效应加剧海洋酸化,也增加了病原体的繁殖和传播速度。
这复杂的多元因素共同造成了Baynes,Sound生蚝污染事件的发生,不仅威胁着公众健康,也损害了加拿大生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应对措施与下一步行动: 尽管联邦政府已经采取了部分措施,如发布召回通知、关闭养殖区,但这些措施难以弥补长期存在的监管缺陷。
- 加强监管机制: 建立统一的监管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强化对生蚝养殖场的巡查和监测。
- 加大污水处理力度: 加强沿岸社区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减少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海洋。
- 推动生态修复: 开展海洋环境修复工程,恢复贝类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面对生蚝污染问题,加拿大政府需要认真反思和改进监管机制,同时与养殖户、消费者共同努力,确保生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公众健康。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