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少年医院走廊等候八小时去世
加拿大16岁少年在医院走廊等候八小时去世 家属控告医院过失
**安省伯灵顿——**16岁的芬利(Finlay,van,der,Werken)因突发剧痛被送往奥克维尔Trafalgar Memorial Hospital,然而尽管被评为“2级”患者,意味着高度紧急情况应在15分钟内得到医生评估,他却在走廊中等待了八个多小时才见到医生。最终,芬利死于肺炎、败血症和缺氧症,这起悲剧已演变为一场诉讼。
芬利的母亲海泽尔回忆说,2024年2月7日晚,芬利突然喊着右侧身体剧痛无法忍受。她迅速开车将芬利送往距家20分钟车程的医院。在医院急诊分诊处,芬利被评为“2级”患者,但等待了整整八个多小时才见到医生。海泽尔多次提醒护士儿子的情况正在恶化,甚至能听到芬利在走廊里痛苦的呻吟声。
医院记录也证实了芬利的病情在等待过程中逐渐恶化,呼吸频率升高、疼痛加剧,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最终,芬利被确诊患有肺炎、败血症和缺氧症,并在一天后因心脏骤停离世。
现如今,芬利的家人对负责医院的“荷顿区医疗保健服务公司”提起诉讼,指控芬利的痛苦和死亡源于医院的过失。律师沃克在起诉声明中写道:“芬利的精神折磨和死亡完全可以避免。”
这场案件已引发公众对加拿大急诊体系的广泛担忧。近年来,加拿大急诊系统的困境早已不是秘密。调查显示,自2019年以来,全国急诊室累计关闭时间至少达114万小时。医生和专家多次警告,急诊室正因床位紧张、人员不足和资金缺口而濒临崩溃。
针对这一事件,医院方面表示由于隐私与法律原因,无法对个案发表评论,但承认医院正面临巨大的系统性挑战。他们称已设立新的“指挥中心”,协调日常运营,包括患者流动和人员配置,以缓解紧张局面。
芬利的父母向安省首席验尸官办公室正式提出申请,请求对芬利的死展开罕见的自由裁量调查。他们发起了“芬利之声”(Finlay’s,Voice)运动,呼吁政府制定急诊改革政策,尤其是为儿童患者设立优先保障机制。海泽尔女士强调,“我们不会沉默”。她希望通过分享家庭故事,推动各方正视问题,并呼吁公众关注这一议题:“如果这是你的孩子,你会怎么做呢?”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加拿大医疗体系面临的困境: 芬利之死并非孤立事件。近年来,加拿大医疗体系一直饱受诟病,急诊系统尤其备受压力。 fatores contribuintes incluem:
- 床位短缺: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疾病增加,医院床位难以满足需求,导致患者在走廊等待甚至数小时。
- 人员不足: 医生、护士和其他医疗工作者供不应求,加剧了急诊室的压力。
- 资金限制: 政府拨款不足导致医院缺乏资源进行必要的扩建和设备更新。
“2级”患者评估标准: 加拿大急诊系统采用等级制度来评估患者病情紧急程度,从1级(危及生命)到5级(非紧急)。“2级”意味着高度紧急情况,应在15分钟内得到医生评估。然而,芬利的例子表明,这种标准并未得到有效执行。
医疗过失诉讼: 芬利家属提起诉讼指控医院过失导致其儿子的死亡。此类案件在加拿大并不罕见,而政府和医疗机构往往面临着巨大的责任索赔压力。
芬利之声运动的影响: 芬利的父母发起了“芬利之声”运动,呼吁制定急诊改革政策,提高儿童患者的优先保障机制。这种民间行动可能会对政府施加压力,促使他们采取更积极的措施解决医疗体系问题。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