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生读博 dilemma
博士扩招遇“就业难”:农村学生面临沉重抉择
近年来,中国博士生大幅扩招,社交媒体上关于博士“就业难”的声音也越来越高。虽然高校教师一直是博士生的主要职业方向,但教职名额增长跟不上博士扩招的速度,导致高校竞争激烈,“非升即走”的政策逐渐成为常态。不少博士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困境,既舍不得相对稳定的学术环境,又担心晋升困难和被淘汰风险;既想去企业闯荡,又担心所学知识难以运用;既想去考公务员,又觉得博士学位在与本科生、硕士生的竞争中显得意义不大。
除了就业压力,农村学生读博的抉择更加复杂。他们不仅要考虑个人兴趣和职业发展,还要肩负起反哺家庭的责任。对于很多农村家庭来说,读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而博士学位被视为最高学历,因此“读完博出来找不到工作”就会成为巨大的社会压力。
在熟人社会的农村环境里,孩子读博的成果会被放大评判,这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心理负担。同时,许多农村家庭为了供子女上学付出了巨大努力,甚至倾尽所有家当。农村学生内心深知父母的付出,因此他们不得不权衡自身的发展和家庭的需要。
“我周围有认识的人去小学、初中或者高中当老师,好的话一年也能有20万左右,假如我博士四年能顺利毕业,到时候人家已经赚了快一百万,而我才开始找工作。”一位农村大学生如此感慨,他内心挣扎着:读博究竟是自私还是责任?
这种复杂的权衡让很多农村学生难以做出决定。他们既渴望提升自我,也承担着对家庭的责任。在现实困境面前,他们不得不面对一个艰难的选择:追求个人梦想还是顾全家人的福祉?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