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宝乘机须3C认证 保障航空安全

充电宝乘机新规出台:3C认证必备保障航空安全

近日,中国民航局发布公告,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无3C认证标识或被召回的充电宝乘坐国内航班。这一举措旨在强化航空安全管理,并响应近期频繁发生的充电宝安全隐患事件。

今年以来,多家知名充电宝厂商相继发布大规模召回公告,包括罗马仕科技和安克创新等品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显示,品胜、倍思等品牌的充电宝产品3C认证证书被暂停,集中反映出行业质量管控的深层问题。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此次充电宝安全隐患集中爆发,主要源于部分电芯供应商为了降低成本使用不合格原材料。这些存在缺陷的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容易发生过热、短路甚至自燃现象,而密闭的机舱环境会进一步放大这些风险。

事实上,充电宝引发的航空安全事件已非个案。今年1月,韩国釜山航空一架客机因行李舱内充电宝起火导致严重事故;3月,香港航空一架航班在万米高空遭遇充电宝自燃险情,机组人员用饮料才将火势控制。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统计显示,锂电池相关事故在航空运输危险品事件中占比已超过30%。

此次民航新规的出台是对现有安全管理的强化升级。根据《民航旅客禁止随身携带和托运物品目录》,充电宝早被明确列为限制运输物品。此次将3C认证作为准入门槛,意味着监管关口进一步前移。自2023年8月移动电源被纳入CCC认证目录后,2024年8月1日起未获认证的产品将不得上市销售,这为行业设置了更严格的质量标准。

新规实施对消费者出行习惯带来显著影响。首都机场T3航站楼安检处增设了充电宝专项检查通道,工作人员使用专业设备快速验证产品标识。不少旅客表示理解安全规定,但也提出实际困惑:"国外购买的充电宝很难有3C标识,转机时该怎么办?"民航客服建议旅客提前登录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官网查询产品认证状态,或考虑在正规渠道购买符合标准的新品。

从更宏观视角看,这次"充电宝新政"折射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随着移动电源年销量突破4亿台,行业已从野蛮生长进入精耕细作阶段。国家工信部电子信息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快制定移动电源强制性国家标准,建立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流程质量追溯体系。与此同时,共享充电宝企业也迎来发展机遇,目前全国机场已布设超过2万个共享充电点,为旅客提供替代方案。

专家建议,消费者选购充电宝时应认准3C标志,避免购买明显低于市场价的产品。日常使用中注意:避免长时间过度充电;发现鼓包、发热立即停用;乘坐飞机时确保设备关机并妥善包裹。对于即将实施的全面认证制度,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安全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表示,这既是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必要举措,也将倒逼企业提升技术水平,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在全球电子设备普及的大背景下,如何平衡便利与安全成为各国共同课题。中国此次规范充电宝市场的举措,既是对航空安全负责,也体现了对产品质量的更高追求。随着新规落地,一个更安全、更可靠的移动电源使用环境正在形成。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充电宝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移动电源市场近年来蓬勃发展,年销量突破4亿台,然而也存在质量参差不齐、安全隐患频发的问题。面对这一挑战,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从生产环节到消费环节,旨在规范行业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国际上充电宝安全管理: 许多国家都采取了类似的措施来规范充电宝市场,例如欧盟对锂电池产品的限制、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对带电池物品运输的规定等。这些举措反映出全球范围内加强充电宝安全管理的共识。

未来充电宝发展方向: 随着科技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未来充电宝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安全性能、效率提升、智能化应用等方面。例如:

  • 快充技术: 加快充电速度,提高用户体验;
  • 无线充电: 更便捷的充电方式,减少接口损耗;
  • 智能管理: 通过APP实现远程监控、使用记录等功能,提升用户使用安全性和便利性;
  • 可持续发展: 使用环保材料,降低产品对环境的影响。

消费者购买和使用充电宝的注意事项:

  • 选择正规品牌,认准3C认证标识。
  • 注意电池容量、输出功率等参数是否匹配设备需求。
  • 避免长时间过度充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停用。
  • 乘坐飞机时确保设备关机并妥善包裹。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