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制药疗效争议:民众愤怒促政府回应

中国公立医院仿制药疗效引发民众愤怒,政府罕见回应称需转变观念

近年来,中国公立医院使用的仿制药疗效问题不断受到关注,引发了民众的愤怒和担忧。医生们指出,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制度鼓励使用廉价的仿制药,而为了降低成本,一些企业可能牺牲了药品质量,导致部分仿制药疗效不佳。

上海一家医院科室主任郑民华在去年12月的视频访谈中表达了他对药品采购系统的担忧,列举了许多因服用疑似不合格药物而出现不良反应的案例,如抗生素引起过敏、麻药无效等。他的言论迅速引发社会共鸣,并被浓缩为一条社交媒体口号,被数百万人看到。许多人纷纷在网络上分享自己服用的仿制药导致的不良反应,质疑药品质量和采购制度的有效性。

一些用户表示他们在医院开具的仿制药后,选择购买原版、真药,并呼吁允许民众自由选择药品。 甚至出现“感冒的人很多,很多人可能买了这种药,赶紧给你的朋友发提醒,让他们买之前先看看这个牌子”这样的说法。

中国官方媒体周日引述中国官员的话称,这是观念问题,而不是现实问题,不同的人对药物的反应不同,关于药物无效的说法“多来自个人的主观感受”。但部分医生和专家质疑政府的声音,呼吁加强药品质量监管,改进药品评估标准。他们认为,采购清单上仿制药试验数据存在可疑之处,可能是诈欺行为。

这场争议发生之际,中国的医疗体系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人口快速老化意味着卫生费用大幅增加,公共医疗保险基金面临短缺。与此同时,医疗保健系统也正经历信任危机,医务人员暴力事件不断增多。

面对民众的担忧和质疑,中国国家医疗保障局表示“高度重视”这些安全问题,并将就药品采购政策征求意见。许多专家呼吁,需要改进药品评估标准,加强药品质量监管,以确保公众获得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