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巨头反腐:饿了么前CEO韩鎏涉嫌受贿

互联网巨头内部腐败:饿了么前CEO韩鎏涉嫌受贿案再次警示平台企业反腐

近日,上海警方通报了一起互联网企业高管收受商业贿赂案,这名被指控的“韩某”正是饿了么前CEO韩鎏。据悉,韩鎏自2023年7月以来伙同他人帮助多家供应商获取物流配送业务资格,并通过30余次行贿活动,在不到两年时间里收受超过4000万元的巨款。警方调查发现,韩鎏利用其掌管饿了么物流配送业务的职权,对第三方物流公司准入、清退、考评等环节具有决策权,从而为供应商提供各种便利和资源倾斜,导致严重腐败行为。

这款案件与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出现过的腐败手法惊相似,再次警示平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反腐问题。

韩鎏的受贿手段极其隐蔽,他在供应商频繁宴请中收取巨额财物,并将其分散存放于多处出租屋中。 今年6月,警方抓获了韩鎏等人及向其行贿的4名供应商负责人,目前七人分别因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已被警方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中。

专家分析指出,与传统行业相比,互联网平台型企业腐败更倾向于“资源型腐败”或“流量寻租”。其腐败行为常与运营服务、流量、数据权益直接关联,供应链是其中可能出现腐败的典型环节之一。

这种类型的腐败不仅侵蚀企业利润、腐蚀企业文化,还会破坏行业生态和社会信任,引发供应商信任波动等问题。因此,从长远角度考虑,平台企业不得不采取铁腕反腐措施。

韩鎏案件也暴露了一个重要问题:在以增长为导向的语境下,如何在速度与对手握资源者的“控制”之间找到怎样的治理平衡?这个问题并不只有饿了么和阿里正在经受,它对所有互联网平台企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 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平台企业蓬勃发展,从电商到餐饮外卖再到教育培训,覆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快速扩张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其中腐败问题尤为突出。
  • “资源型腐败”和“流量寻租”的特点: 不同于传统行业的利益链,互联网平台企业的腐败行为往往围绕着资源分配、流量操控等核心环节展开。例如,通过操纵算法推荐,获得流量优势;利用平台权力,控制供应商准入,获取巨额利润。
  • 反腐的复杂性: 平台企业反腐问题涉及到技术手段、管理制度、文化氛围等多方面的因素。单纯依靠法律法规难以有效杜绝腐败行为,需要从多角度入手进行治理。

韩鎏案件并非孤立事件,它警示着互联网平台企业:

  • 必须树立“廉洁发展”理念: 将反腐纳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并通过制度建设、文化引领等方式,营造良好的行业风气。
  • 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 加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管,公开透明地运营平台,让权力得到制约,防止腐败行为发生。
  • 注重人才培养: 提升员工的抗腐意识和能力,形成“廉洁从业”的良好氛围,为反腐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互联网平台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共存的局面。 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构建公平、透明、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才能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