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博弈:慕尼黑对话显现格局变迁
美国孤立主义加速?中国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展现善意,寻求填补权力真空
今年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美国副总统万斯发表激烈的言论批评欧洲盟友,引发外界担忧华盛顿将进一步走向孤立主义。与此同时,与会的中方政界、学界人士则不断向欧洲释放善意,并表示愿意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万斯的讲话指责欧洲言论自由倒退、移民政策宽松,并为川普的俄乌和平构想辩护,引发欧洲领导人强烈不满。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利乌斯直言万斯的言论“令人无法接受”,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则暗示欧美数十年来的关系正在结束。
相比之下,中国外交官王毅以亲和的态度表示,中国将欧洲视为伙伴而非对手,愿意在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和平谈判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并呼吁加强欧中合作关系。
在美国日益趋于单边主义、孤立主义的背景下,北京是否会填补美国撤出国际舞台导致的权力真空?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正在积极寻求扩大自身影响力。美国政治学者艾利森指出,作为崛起的大国,中国“无疑会竭尽全力”取代美国的既往角色。他认为,如果美国退出贸易协定等,中国将填补这一空缺。此外,中国经济学家王辉耀也表示,美国单边主义行动可能促使更多国家与中国进行合作,从而对美国不利、中国有利。
然而,一些学者也指出,俄乌战争以及中俄关系紧密的微妙现状给欧中合作带来了阻碍。中国虽然提出了美俄峰会方案,并展现和平缔造者形象,但其在冲突问题上的立场仍难以被欧洲完全接受。立陶宛前外长兰茨贝格斯警告说,如果欧洲无法团结一致接过美国撤离后的援乌抗俄重任,中国可能会乘虚而入,成为乌克兰的保护伞,甚至离间欧洲和美国。
总之,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种种迹象表明,在国际格局重新洗牌之际,中国正积极寻求扩大影响力,试图填补美国所留下的权力真空。然而,中西关系复杂,俄乌冲突带来的局势动荡也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挑战。未来如何演变,还需要观察各方行动和应对策略。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