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携手抗美贸易战 ?

美国贸易战阴影笼罩全球,中欧能否携手抗争?

面对川普的关税战,各国纷纷尝试应对策略,从妥协讨好到报复对抗,却都收效甚微。美国并非寻求双赢,而是以“拿了它,不拿了就走”的态度强势推进贸易谈判,迫使各国不得不重新审视应对策略。

墨西哥总统薛恩鲍姆最初柔中有刚地应对着川普的要求,但最终还是遭遇到对来自墨西哥产品的30%关税的打压。加拿大新总理卡尼上台后极力修好与美国的關係,但依旧无法避免美国施加的35%关税。欧盟原以为可以谈判出一个理想方案,却被告知将面临30%的关税征收,内部意见也分歧。部分国家主张强硬应对,法国和德国甚至准备出动千亿欧元报复清单,而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则认为这是川普的谈判手段,主张暂缓报复。

面对川普的关税战,全球各国陷入“集体行动困局”。个别国家不可能对抗世界贸易霸主美国,但如果各国联合起来对付美国,所有人都能受益。然而,各国之间存在利益冲突,无法顺利合作。川普巧妙地将关税争议变成了各个国家与美国之间的双边贸易问题,营造出“X国vs美国”的格局,而非“全世界vs美国”。

要打破这个困局,需要一个有实力的大国放下自利考虑,团结其他国家联合行动。目前来说,只有中国和欧盟具备这样的资格。

中国近期对周边国家释放善意,希望与欧盟修好。然而,中欧峰会前欧盟下令限制中国医疗设备采购,中国也立即对其医疗器械“对等反制”,加剧了中欧贸易争端。由于俄乌战争中中国支持俄罗斯,欧盟更不愿深化与中国的经贸关系,避免激怒美国。短期内中欧达成协议的可能性很低。

欧盟正在积极发展与非美国经济体的经贸关系,希望打造新的世界经贸秩序,这包括加拿大、英国、印度、南非等国家,甚至日本、澳洲、印尼和越南等11个国家,但这个经贸秩序刻意排除了美国和中国。最新消息称,美国与印尼达成19%的关税协议,印尼是中国和欧盟都在努力争取的目标,现在美国捷足先登,并威胁任何来自高关税国家的商品在印尼转运将再被课征额外19%关税,意图阻止印尼成为中国产品的“洗产地”。

眼下,中欧能否携手抗争?成为了世界贸易秩序的焦点。如果无法合作,就只有任由美国霸权继续肆虐,各国将更加孤立无援。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篇分析文章,建议您进一步了解以下几个方面:

  • 美国贸易战背景: 川普政府启动的贸易战并非偶然,它与美国的经济政策、地缘政治目标以及对中国和盟友的战略考量密不可分。学习这些背景知识有助于您更全面地理解这场贸易战的动因和局势。

  • 中欧关系现状: 中欧之间既存在着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也有很多利益冲突。例如,在经济领域,欧盟担心中国的崛起会对其市场份额造成威胁;而在政治领域,欧盟对中国的人权纪录和对俄罗斯的支持持保留态度。了解中欧关系的复杂性有助于您分析两国能否真正携手抗争。

  • 全球贸易体系: 国际贸易体系由世界贸易组织 (WTO) 等多边机构制定的规则和准则所构成。美国单方面采取关税战行动,挑战了现有国际秩序。理解全球贸易体系运作机制可以帮助您评估中欧合作的可能性以及对未来的影响。

  • 其他国家立场: 除了中国和欧盟,许多其他国家也受到美国贸易战的影响。例如,日本、韩国、印度等国都在积极寻求应对策略。了解这些国家的立场有助于您分析国际局势的多元性。

总结:

文章主要探讨了美国贸易战对全球经济的冲击以及中欧能否携手抗争的问题。理解背景知识和不同国家立场可以帮助您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核心观点。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

文章为网友上传,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