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体关注日本PFAS,却忽视国内环境问题
中国媒体关注日本永久化合物污染 却忽视国内问题?
近期,日本再次因检测出永久化合物污染而引发关注。这一消息再度引起中国媒体的广泛报道,但让人不禁思考:为何中国媒体对日本PFAS污染如此关注,却对其本国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相差甚远?
PFAS(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因其极强的稳定性而被称为“永久化学品”,很难被自然分解,持久存在于环境中,严重威胁人体健康。文章指出,虽然欧美国家早于21世纪初就禁止了PFAS的生产,但中国在亚洲转移产线后,直到近年才开始逐步采取行动。
尽管中国于2021年停止了PFOS生产,并于2023年将PFOA列入优先管理污染物,但在饮用水安全方面,中国仍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
- 标准滞后: 中国的饮用水PFAS标准远高于欧美国家。例如,日本饮用水中PFOA与PFOS总和不得超过50ng/L,而中国则为80ng/L(PFOA)和40ng/L(PFOS)。
- 检测频率不足: 中国目前未将PFAS纳入日常的饮用水安全监测项目。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水体中也普遍存在PFAS污染问题。研究发现,多个城市的水源中PFAS含量都超过了国际安全标准。甚至曾经是中国最大PFAS生产厂所在地,即使关停两年后,附近水源依然检测出极高的PFAS含量。
文章呼吁中国媒体应将对日本PFAS问题的关注度转移到国内环境问题上,加大追踪力度,推动相关部门制定更严格的管理标准,并加强对饮用水安全监测,保障人民健康。
阅读本文之前,你最好先了解…
中国媒体报道环境问题的方式和侧重: 中国媒体在报道环境问题时往往倾向于聚焦“国际事件”以及与国家形象相关的新闻,例如其他国家的环保政策、外国企业的污染行为等。而对于国内环境问题的报道,则更多地集中在曝光个别违法案例、宣传环保行动,或发布官方部门的政策文件。
中国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态度: 中国政府近年来加强了环境保护力度,制定了一系列环保法规和政策,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环境治理。然而,由于经济发展压力和社会结构复杂性,环境污染问题依然是制约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
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 中国公众对于环境问题的认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关注自身生活中的空气质量、水资源安全等问题,并积极参与环保行动。然而,由于信息获取渠道受限和社会治理体系的缺陷,公众对环境问题的了解仍存在一定的不足,难以充分参与到解决问题过程中。
媒体责任与公众认知: 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中国媒体肩负着向公众传递真实、准确的环境信息,引导公众理性认识和应对环境问题的重要责任。同时,公众也需要提高自身环保意识,主动获取相关信息,并积极参与到环境治理的过程中。
总结: 中国媒体关注日本PFAS污染事件是值得肯定的,但也应将这种关注度转移到国内环境问题的报道上,加强对中国PFAS污染现状的揭露和追踪报道,呼吁政府部门制定更严格的管理标准,并鼓励公众参与到环境保护行动中。
如果你有其它意见,请评论留言。